方晴:視覺與錯覺,真相與假象

2013年10月24日 17:41     評論»

【新生12月3日訊】 視覺的產生依賴於三個要素:視覺對象所發出的光,接收光的成像系統眼睛,和對眼睛所輸出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大腦。這三者任何一個環節特性的變化,都會使人對視覺對象的感知結果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便使人產生錯覺。可以說視覺與錯覺的區別,就是三個要素特性的區別,與生俱來的三個要素的固定特性是人們熟悉和習慣的,由此而來的感知便是視覺,人們認為的真相,要素變化后所得來的感知就是錯覺,人們有能力識別的錯覺被認為是假象,否則會被錯認為真相。

如果視覺對象所發出的不是可見光(如紅外線,紫外線,電磁波),或所發出的光及其微弱(如物體置於漆黑的夜晚),眼睛就無法看到實際存在的物體或光的存在。由於天黑所造成的視覺假象是人們容易鑒別的,紅外線、紫外線、電磁波等不可見光的存在也可以通過儀器間接地被人眼或其它感官所感知。然而,如果視覺對象是人眼無法識別且是現有科學尚未認識到的,人眼的欺騙性和對現有科學的過份信賴便成了人們進一步揭示外部世界的頑固障礙。這時如果不跳出眼睛及已有科學觀念對人的束縛,新的真相就難以被揭示。

這種障礙在人們對氣功現象的認識上表現比較突出,如氣功修鍊者可以通過天目看到一些同時同地存在的肉眼看不到的景象(氣功界認為是另外空間的顯現),或具有隔牆看物的穿透功能。這些現象有些人不相信,因為他沒有看到,這已經是不自覺地過分信賴和誇大了眼睛的能力,而失去了應有的科學態度。也有一些人因相信這些現象的存在而試圖去研究他和解釋他,希望通過人們已認識到的知識或自己觀念可以理解的角度去發現什麼規律,然而卻始終沒有什麼結果。其實,不衝破已有的觀念就無法認識超越已有觀念的現實。

人的眼睛是一個嚴密的光學系統,它的成象原理和系統本身的特性,賦予了人們了解和認識世界的能力及現有的生存方式,但同時也決定了眼睛的視覺範圍的局限性。只有客觀地充分考慮這種局限性,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才會更加客觀和不帶有偏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眼睛的過分信賴已成為自然,看不見就不相信或否定成了普遍的習慣,其實這種習慣已使現有的主流科學成了科學飛躍性突破的嚴重障礙。

科學家在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讓實驗志願者戴上特製的稜鏡,這種稜鏡能改變地面物體發出的光線進入眼球的入射角度。由於稜鏡的作用,被測試者覺得地面物體和水平視線對眼球的夾角變大了,從而產生了物體離自己更近的錯覺。因此,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假設眼睛這套光學系統的先天特性不是現在這樣,那麼,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人們認識和定義的真相也會不同,因此它是完全依賴於眼睛這套光學系統的特性的,特性不同表現的真相就不同,那麼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真相呢?顯然對任何一種真相的認識都不能太絕對或誇大。理性地認識眼睛的這種局限性,才能真正打開人的眼界和擺脫由此而形成的僵化了的觀念的束縛。我們的認識才會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質。

產生視覺的第三個要素是大腦,大腦如何去分析和解釋眼睛輸出的信息,也至關重要。人在出現腦振蕩的癥狀時,周圍的物體是旋轉的運動的,人們對顏色的感覺也有可能發生變化。總之,人所看到的一切不過是客觀事物在經過眼睛和大腦這一單一的特定途徑所產生的一種表象,那麼由此表象所得到的認識也不能視為是絕對的認識,否則,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就不會有真正的突破,科學發展的路就會是固定的模式化的狹窄之路。

其實,人所賴以生存的一切感官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類能正視這種局限性,衝破由此產生的固定觀念是至關重要的。李洪志先生在<<轉法輪>>一書中指出:「『佛法』是最精深的,他是世界上一切學說中最玄奧、超常的科學。如果開闢這一領域,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常人的觀念,否則,宇宙的真相永遠是人類的神話,常人永遠在自己愚見所划的框框里爬行。」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