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解釋不了的人體經絡

2013年08月08日 11:25     評論»

人體經絡,既未能被肉眼觀察到,又不能用解剖驗證其存在,也未能用現代的科學理論解釋其機理,從而經常被一些「相信」現代科學和無神論的人反對和抨擊。

經絡是我國古人們經過數千年的實踐所證實的客觀「存在」或「現象」 (參見:張燦玾。經絡學說的形成原委及功能[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6年 7卷 5期:2-4)。而且,對於筆者,還有許許多多氣功愛好者、中醫人士,以及直接從事經絡研究的科學家來說,經絡是有實質存在的,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因為迄今很多的科學實驗和客觀事實已經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

其實,至今為止學術界關於經絡實質的爭論,僅僅在於對經絡其「實質」的合理解釋,而沒有爭論經絡的是否「存在」。換言之,經絡的本質雖然無法用現代科學解釋,但是對經絡能夠傳導信息、某些穴位的刺激能夠引起「靶器官」的反映、治療疾病等等在科技界是基本沒有異議的。而有一些人盲目打擊經絡的研究和其客觀作用,無非是將經絡的「無法解釋」扭曲成「不是客觀存在」,或者在不懂裝懂而已。

當然,至於目前經絡還沒能得到準確的解釋,這同現代科學的發展水平和所採用的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的關係。在下一章還會有更加詳盡的論述和探討。

雖然經絡的本質無法通過現代實證科學完全解釋和描述,但是那些可以側面驗證經絡是客觀存在之實體的證據已經有很多了。國內外許多學者先後從多個不同角度做了驗證。下面首先簡要羅列一些驗證的方法,也許有許多專業術語不太易懂,不過在本節的末尾會比較詳細的介紹其中比較典型的兩種。

1973年,祝總驤教授重新發現了經絡的普遍存在,而後的眾多學者的重要發現是經絡在皮膚表面的定位(約1mm寬度)和相應的生理、生化現象:隱性感傳、低阻抗和高振動聲,振動和增強脈搏,示蹤物質的傳輸,發光和發熱,Ca++濃度增加,刺激后產生高頻振動和低頻振動傳導……(參見:瑞民,祝總驤。中國經絡科學的現代化研究[J]。 世界科學技術:中藥現代化。2000年2卷5期:23-26)

1983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嚴智強等發現隱性循經感傳線的皮膚表面的發光強度高於非經脈線皮膚。

1984年,北京301醫院應用紅外線熱象儀記錄到針刺時循經的溫度變化。「八五」 期間,天津中醫學院的徐湯萍等應用先進的生物化學微電極技術在活體上檢測經線的離子濃度和血氣運行的關係。他們發現針刺動物或人體的經穴后,該經脈的其他穴位下組織液中的鈣離子濃度上升幅度明顯高於經脈外的對照點,這是經絡運行血氣作用在化學領域的重要發現。進而,北京炎黃經絡研究中心與該院合作,在動物EML重複驗證,發現不但穴位,而且是經脈線的任一點在針刺后均有離子的動態變化。

從20世紀開始,國外也展開了多個角度的對經絡的研究。德國的醫學博士Dr. Reinhold Voll在50年代初,發展出一種電子檢測儀器EAV(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Voll),成功的發現了當有微小電流通過時,穴位點處與相鄰組織具有顯著不同的電導。另一種類似的研究手指和腳趾的電導和電容的設備,AMI (Apparatus for Meridian Identification,譯為:經絡確認設備),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相關研究成果總結在日本科學家Hiroshi Motoyama的著作中,《Measurement of Ki Energy Diagnoses & Treatment: Treatment Principle of Oriental Medicine from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Viewpoints》(翻譯為《氣的測量,診斷和治療:通過電子生理角度看中醫的指導思想》),1977年人類科學出版社(Human Science Press)出版。

1985年法國的De Vernejoul利用伽瑪照相技術,發現當放射性元素注入人體某些穴位后,放射性循著傳統的經絡路線運行,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同位素跟蹤照相機現象對經絡進行的研究。

1983至1986年間, 羅馬尼亞的I. Dumitresku, 德國的P. Mandely, 巴西的N. Melhomens以高頻高壓輻射場的「基里安攝影術」為基礎,對人體的能量系統進行研究,分別發展出了不同的「基里安診病手段」。P. Mandely和俄羅斯K.G.Korotkov等人通過他們的「基里安診病手段」驗證了了穴位點處的不同特徵。K.G.Korotkov 於1995年將該基里安診病手段改進為GDV技術 (Gas Discharg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氣體電流可視化技術),從此使得基里安攝影技術更加實用。

1998年,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院電子科學系的Zang-Hee Cho教授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E. K. WONG等利用核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對經絡穴位點的存在進行了初步研究,並發現通過該方法可以驗證經絡穴位與人類活動及大腦不同區域的關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單保慈等多人,繼續該成果,採用FMRI技術進行了對經絡運行機理的相關研究。

其他的對經絡進行研究的學者還有:南韓學者Johng Hyun Min,日本學者Fukumoto T,美國學者McCarroll G.D.、Sathyendra H.M.、Becker R.O.、Thong, T.和Chi-Sang Poon,墨西哥學者Prokhorov, E.F.,台灣學者Shyh-Hau Wang,德國學者Mayer-Gindner A.,印尼學者Suhariningsih,澳大利亞學者Cohen M.。除個別研究由於樣本較少不能完全肯定外,上述學者的研究均肯定經絡的低阻抗特性。

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錶針灸經絡研究論文的數量和質量迅速增長, 以SCI- expand 歷年收錄與針灸經絡有關論文數來看, 始於1974 年, 1986 年後略有增長。1998年前每年約100 篇左右, 2003 年增長到400 余篇, Natural, Science, PNAS 和FASEB 等主流雜誌都有針灸研究的報道。

綜合已有的科學文獻,現已證明無疑的有以下幾點:(1) 經絡能夠傳到信息;(2) 經絡具有低阻抗特性;(3) 經絡至今沒有發現任何解剖學上的結構。

接下來,我們將比較詳細的介紹上文所列舉的研究中的兩種方法來論述經絡的客觀存在性——基里安攝影術和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術。

最直觀的實驗當屬基里安高頻輻射場攝影術。它最初由N.Tesla(1856~1943)所發現,由高頻高壓發生器產生一個高頻電場,當被攝物體置於此場中時,周圍就會出現可見光。1939年。前蘇聯工程師克里安夫婦 (S.V.Kirlian)模仿當年理療室的環境,在高頻高壓電場中,成功地將人體輝光拍攝成了照片。這種特殊的技術後來被稱作「基里安攝影術」。

這一發現引起世界眾多國家科學家的注意。本世紀80年代后,德國、日本、美國等分別對人體輝光現象作了探索和研究。實驗表明,人體輝光的顏色和形狀會根據人的健康狀況、生理和心理活動等發生變化。當人們把手放在一種高頻高壓環境中時,手陽明、大腸經的部位會出現一連串明亮光斑。更讓人感到奇妙的是,對剛死去的人進行測試,發現人體某些部位比其周圍地區發出的光要強,而這些明亮的閃光點與中醫針炙圖上標明的741個穴位一致。俄國和美國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人體存在著一個光導纖維繫統,中醫學中的針炙穴位是人體中經絡系統對光最敏感的部位。這些都證明了經絡穴位是客觀存在的一種實體。

接下來我們介紹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術對於經絡穴位的驗證,這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研究手段。我們知道,通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技術,可以得到一張人大腦的圖像,並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去截取,相當於把腦解剖開來一層一層的去看,看到具體的一些結構。進而,借用MRI的結構成像,可以間接的得到「功能」成像。比如我們已知左側的大腦管著右手,右側的大腦管著左手,當人的左手在運動時,在人的大腦的右側的局部開始有了訊號增強,相反的,如果是人的右手在運動,就看到大腦的另一側訊號在增強,這樣的一種研究,我們就叫「功能成像」。除了這種運動功能外,還可以用此法研究視覺、計算、記憶等功能。

據此,韓國的一批科學家,Zang-Hee Cho教授等,就想到能否用FMRI的方法來探討東方人的古老的經絡學說。當用光刺激人的眼睛的時候,在大腦的視神經區會看到訊號增強,這個是現在科學已知的。另外,在針灸學中,通過一些相關的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療眼睛的一些疾病。醫書上也有相關記載,哪些經絡和穴位是與眼睛有關係的,那麼這是不是與大腦聯繫呢?足太陽膀胱經在這腳上有四個穴位點,已知這四個穴位點對治療眼睛的疾病有作用,實驗表明,當用針對受試者的這幾個穴位進行刺激的時候,也同樣看到了在這個視神經區信號的增強。但是,如果將針刺在離這已知的穴位旁邊,隔1厘米外的地方,受刺者在大腦視神經區,就沒有發現訊號增強的現象。也就是說,必須刺在穴位點上,才會有這個效果。

鑒於古人所傳承下來的人體經絡系統的客觀存在性,我們不妨想一想,當已知人體穴位分佈后,我們用現代的高科技,可以去逐個印證這些穴位。然而如果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些穴位,要想在偌大的身體里,把它一個一個的全部發現出來,比如,這個位置點跟視覺有關,那個位置點跟腸胃的蠕動有關,這個難度將有多大呢?顯然,這會是一個很複雜很困難的事情。那麼,古人為什麼能夠知道這些經絡點呢?

其實,對於現代科學來講,「經絡是怎麼發現的」,確實也是個謎,因為在解剖上看不到找不著。但是在過去的醫書中的確很早就有記載了,比如《黃帝內經》:「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經」是路徑的意思,屬縱行的通道;「絡」則有網路的意思,屬經脈的分支,多縱橫交錯循行全身。「經」與「絡」二字有聯繫、連絡的意思,它們在身體中聯繫在一起,組成經絡系統。雖然對於《黃帝內經》的來源和年代仍有多種爭議的說法,但是均認為其成書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由此可見經絡學說來源之久。

李時珍本人就在打坐修鍊中驗證了前人所繪經絡分布圖的確是準確無誤的,他曾經在《奇經八脈考》中提到過「內景隧道,唯反觀者能照察之,此言必無謬也」。雖然經絡在現代科技中無法恰當解釋,經絡的本質其實應該是另外空間的能量通道,從而古代大醫學家,就像扁鵲,華佗,李時珍這樣開發出特異功能的人,就可以直接去觀測到了。另外空間的東西有時也會以某種方式顯現到人類這個三維空間,因此這個空間儘管有時會看到一些現象,但這些現象絕不是經絡的本質、本相。

發稿:2013年4月12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