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不為良相 即為良醫

2015年12月18日 13:06     評論»

【摘要】中國古時將醫分為上、中、下三等,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醫的作用並加入到學習中醫的隊伍中。那麼何為中醫?一般認為中醫是相對於西醫而言的中國傳統醫學。

中國古時將醫分為上、中、下三等,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一·診候》:「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又曰:上醫聽聲,中醫察色,下醫診脈。又曰: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難以救矣。」相對於西醫而言,中醫關注人的整體,重視預防疾病。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中醫由中國古代哲學發展而來,包含了中國的傳統智慧。現代人學習中醫,不僅能學到養生的知識,更能學到做人的道理。醫聖張仲景(漢)在《傷寒論·序》中寫「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古時說「不為良相,即為良醫」,說明學習中醫在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心目中的地位。

 

來源:學習中醫

責編:祥和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