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海鳥巨無霸 打破對飛鳥體型上限的認知。

2016年06月03日 8:05     評論»

來源: 科學

風景如畫的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理斯敦港,聚居著各式各樣的海鳥,包括在河口覓食的鵜鶘和鸕鶿、在外海島嶼築巢繁殖的海鷗和鷺鷥,以及在冬季南遷至溫暖氣候帶而飛經此處的鳴禽。然而約在2500萬年前,巨大的飛禽主宰了卡羅來納的天空,那些巨鳥不是中世紀民間傳說所描繪的誇張怪物,而是貨真價實的演化產物,天生外觀駭人非凡:這些巨型飛鳥的翅膀比一些輕型飛機的機翼還要長,嘴喙甚至長出宛如魚叉般的致命尖牙。

這種駭人巨鳥曾經存在的證據,來自查理斯敦國際機場所發掘的化石,可說是再恰當不過了。1983年,當時任職於查理斯敦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桑德斯(Al Sanders)率領研究小組挖掘出這些骨頭,並認定它們隸屬於一種大型鳥類。但那時研究人員手上仍有許多待研究的化石,於是那些鳥類骨頭只能放進儲藏庫。30年過去了,賽普卡(本文作者之一)終於完成分析工作,充份顯示這種險遭世人遺忘的動物有多麽值得注意:當初桑德斯等人挖掘出的其實是一種有記錄以來最大型的飛鳥,這種前所未見的物種歸屬於一個神秘的動物類群,稱為偽齒鳥類群(pelagornithid)。賽普卡把這種生物命名為「桑氏偽齒鳥」(Pelagornis sandersi),向牠的發現者致敬。

150多年來,古生物學家已認定偽齒鳥曾經翱翔天際,但只有少數零散的標本可供研究,因此對於這些巨鳥如何飛行、生活是什麽樣子、為何演化成如此極端的身體比例,其實了解得很少。哈比(本文作者之一)最近針對這個類群之中體型最大的桑氏偽齒鳥進行分析,同時研究其他大型鳥類,終於填補了許多知識上的空缺,有助於拼湊並描繪出這些令人驚嘆的巨鳥至今最完整的圖像。最近的證據指出,偽齒鳥是在小行星撞擊事件之後崛起並成為優勢種,那次撞擊事件造成牠們的近親(同樣會飛翔的翼龍)和其他恐龍為之滅絕,於是偽齒鳥發展成驚人的體型,得以在開闊的海洋上空覓食。無論是什麽樣的驅力促成牠們的巨大化,總之牠們最後演化出的體型大小,超越了一些研究人員所認為飛鳥應該要有的體型上限。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6 年第 172 期 06 月號】

關鍵詞: 史前海鳥巨無霸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