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玄妙遠超出想象

2022年12月29日 14:17     評論»

文:清音、李翼雲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野戰醫院里,傷患無數,連地上都躺滿了傷兵。天氣炎熱,蚊蟲叮咬,又缺少醫藥,手術感染及死亡的人數非常多,傷兵們士氣十分低落。

一日,一個醫生開始播放一些普遍廣受喜愛的樂曲,試著轉移病患的注意力,沒想到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卻從此大為下降,且手術愈合期明顯縮短。

音樂的治病療效,從此受到美國社會的注意,「音樂治療」一時蔚為熱門的顯學。

音樂治療是遠古的智慧

在中華文化中,最早的音樂療病觀念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時期。從漢字的形體結構可以看出「葯」字實為「樂」字發展而來,即「葯、樂」同源。元代名醫朱震亨亦指出「樂者,亦為葯也」。音樂作為治病的療法,早就存在文化中。

在兩千年前,中國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具體提出了「五音療疾」的觀點。中醫認為,五音,即「宮、商、角、征、羽」,五種不同音調的音樂,傳達了五種不同的情感與心志,對應人的五臟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五音五臟

「宮商角征羽」即西樂中的 Do,Re,Mi,Sol,La。「宮調」的音樂平穩柔和,對應人的脾臟;「商調」音樂急促清脆,對應人的肺臟;「角調」高暢悠長,對應肝臟;「徵調」熱情高亢,對應心臟;「羽調」澹蕩清邈,對應腎臟。

在聆聽過程中,人的情志與曲調的節奏頻率交相感應,與五臟規律共振,以此調理臟腑,平衡身心,提升人體健康。

然而,除了治病之外,音樂的作用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玄妙與深奧。

平衡自然界的陰陽之氣

中國古老的智慧中很重視「陰陽」的概念。陰與陽是宇宙中的規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萬物的起源,也是自然界萬物消長的根本動力。

音樂可以調節自然界萬物的陰陽平衡,使五穀豐登,風調雨順;配上舞蹈,能夠去除宇宙空間中的陰鬱之氣,使生活在空間場中的百姓能舒展身心,筋骨活絡。

在古籍中描寫了這些神奇奧妙的場景。

在遠古三皇時代,朱襄氏統治天下時,經常是吹著沙塵強風的天氣,這是陽氣過盛,以致萬物散落,果實無法成熟的緣故。於是,他命令大臣士達彈奏五弦琴瑟,以樂音招來陰氣,調和過盛的陽氣,也就安定了眾生的生活。

相反的,在遠古的陰康氏帝時,陰氣過多,深積不散,人民受其影響,陰氣鬱結,筋骨收縮無法舒展,所以陰康氏命人創作了樂舞,人們透過舞蹈與音樂,使鬱積之氣得以疏導而出,讓筋骨通暢放鬆。

以弦樂的美好樂音與樂舞的肢體律動,就能讓失衡的宇宙空間,復歸於自然有序,猶如一場音樂與舞蹈的魔法。

黃帝以音樂打敗蚩尤

遠古時代,黃帝與蚩尤的大戰中,黃帝也以音樂打敗了銅頭鐵腦的蚩尤。

當時,黃帝與難纏的蚩尤久戰不克,心中正感到煩惱,九天玄女於是為黃帝指點迷津,幫助他找到東海下七千里深「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的神獸「夔」。黃帝用「夔」的皮做成了大鼓,用其骨頭做成了鼓棒,鼓聲一響,沉雄宏深的巨響,聲傳五百里,威震天下,立即令蚩尤膽寒潰敗。

傳說在爭戰中,黃帝的士兵也有一些人因鼓聲而昏迷,於是黃帝命風後用竹子製作管樂,以銅鑄鼎及弦琴,絲竹管弦並奏,讓受傷的士兵蘇醒痊癒了。

神賜予盲樂師的神曲

在古代,音樂是通神的途徑,祭祀時要演奏音樂,也是祭禮的重要程序。有時,美好的樂曲旋律,是來自神的賜予。

春秋時期晉國著名的音樂家師曠是個盲眼樂師,他創作的古琴曲《陽春白雪》,據說是天帝命仙女們所彈奏的五弦琴曲,師曠聽到了之後,將其如實記錄下來。

根據古琴曲譜《神奇秘譜》,《陽春》為宮調,《白雪》為商調。宮調的音樂通常比較雍容博大;商調的音樂則柔中有剛,流露出既抒情哀婉又方正、剛毅的氣質。

《陽春》取春天陽氣初起,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表現上天對萬物無私的恩澤布散;而《白雪》則取冬日陰氣方生,雪竹琳琅、凜然高潔之意,表現大地的厚德承載。

《陽春白雪》曲調中涵養雍容博大、柔剛並濟的情志,融入天地無私高潔之德,足以陶冶情操,修德治心,從而達到氣血平和、身心順適的效果。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