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預言(一)-天下三分

2013年03月12日 23:22     評論»

編者按:漢末亂世,群雄輩出,各負天命。在當時人皆信神的環境下,自然也就造成了預言家輩出。

---------------------------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諸葛亮傑出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幹,首先表現在他為劉備獻上的第一個謀略――隆中對策上面。在隆中對策中,諸葛亮高瞻遠矚,提出一整套行動計劃、綱領和策略,並預言天下三分,勾畫了三國鼎立的藍圖。歷史的發展,雄辯地證明了詣葛亮「天下三分」預言的正確性,因而「天下三分」的預言史成了千古佳話。

漢末黃巾起義失敗后,劉備雄心勃勃,立志恢復漢家天下。

一天,劉備問有名的隱士司馬徽道:「有人向我推薦南陽諸葛亮,這人怎麼樣呢?」

司馬徽說:「諸葛亮與博陵的崔州平、潁川的石廣元、汝南的孟公威以及徐庶四個人,是很親密的朋友。這四個人,處事專務精細,只有諸葛亮獨觀其大略。他曾經抱膝長吟,而指著四個朋友說:「你們四個人要做官呢,可以達到刺史、郡守的地位。」四人問諸葛亮的志向如何,他只是笑而不答。平時,他往往視自己同管仲、樂毅相比,他的才華是不可估量的。」

劉備問:「潁川這地方怎麼有這麼多的賢人呢?」

司馬徽說:「從前有個殷馗善觀天文,他曾說群星聚集潁川上空,那個地方一定有很多賢士。」

(編者注:中國古人的宇宙全息論是很有道理的,古人認為一個事情可能會反映到方方面面,從星相的變化中可以知道世上人事的變化,從人出生的時間,或者人掌紋面相上能推知人的命運。古人的科學路線是完全不同於當今的西方實證科學的。)

司馬徽說完便起身告辭,劉備苦苦相留,怎麼也留不住他。司馬徽走出大門,仰天嘆道:「卧龍雖然得到了自己的君主,卻得不到天時呀,可惜呀!」說完,飄然而去。劉備嘆道:「真是隱居的高人呀!」

司馬徽是隱士,也就是出世之人,不入世間。雖然自身賢德,但因明白世間的事都是天意,所以無心勞心世間俗事。司馬徽明知道諸葛亮不得天時,必將勞而無功,可是也只能感嘆而已。

話說劉備經司馬徽指點,得知諸葛亮是絕代奇才,於是爬山涉水不辭勞苦,親自拜訪。直至第三次,總算如願。

諸葛亮便給劉備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指出了應當採取的對策。這就是傳頌千古的「隆中對」――

諸葛亮指出:「自從董卓叛亂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最終戰勝袁紹,統一北方。現今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候,確實不能和他爭鋒較量。孫權佔據江東地區,國土險要,民心歸附,他只能作為我們互相援助的朋友,卻不能有任何圖謀。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用武之地,沒有賢明之主是不能防守的。這恐怕是上天賜予將軍的資助吧,將軍是否有這個意圖呢?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漢高祖就因之成就了帝王之業;而現在劉璋昏庸懦弱,民殷國富,卻不知安撫;那樣智能之士期盼明君,將軍既是帝王後裔,又講求信義,四海揚名。如能佔據荊州,益州,守住險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等到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帶領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自己率領益州之眾出秦川,那時百姓能不用筐裝著米飯,用葫蘆裝著清水夾道歡迎您嗎?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大事可成,漢室可興。這就是我為將軍謀划的策略,希望您能考慮考慮!」

說罷,諸葛亮又命小童取出一幅地形圖,對劉備說:「這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圖。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

聽了這番話,劉備連忙離席拱手說道:「先生的話,使我茅塞頓開,如同撥雲見日,但是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都是漢室宗親,我怎能忍心奪取他們的地盤呢?」

諸葛亮笑了一笑,說:「我半夜觀看天象,己知劉表不久就要去世;而劉璋並非建功立業之人。久后必定歸將軍所有。」

劉備聽了,連忙頓首拜謝。只這一番話,便使劉備從此展開了戰略大轉移。取荊州,定益州,聯孫權,拒曹操,從而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鼎立之勢。而諸葛亮未出茅廬,卻已知三分天下。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