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古琴的故事-—心胸寬廣的周瑜和多才多藝的孔明

2019年12月24日 6:57     評論»

對周瑜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示意圖:希望之聲合成)
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示意圖:希望之聲合成)

希望之聲2019年12月22日】我是主持人希文,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繼續邀請文化學者先生,和我們一起聊的故事。

希文:文昭先生您好!

文昭:主持人好,希望之聲的朋友們大家好!

希文:上一次我們講了蔡邕和蔡文姬的故事,他們父女倆的經歷都十分坎坷,但也許正是這樣的人生經歷,使他們成就了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那今天我們的故事是從哪裡開始呢?

文昭:東漢末年之後,當然是三國與兩晉了。三國時期是一個能人義士輩出的時代,《》大家都讀過,膾炙人口。但是大家主要關注的是這個時期這些歷史人物治國用兵的才能。還有就是合縱連橫鬥智斗勇的故事。那關於這些歷史人物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及成就, 相對比較少有人去轉述,所以後人知道這方面也比較少。

希文:說的也是,那個時候天下動蕩,估計人們確實沒有什麼心情可以風花雪月了,吳宇森的電影「赤壁」里描述周瑜是 一個精通樂律的人,還有一段與琴聲交流,互相揣測對方心意的戲:

「為何不合奏一曲?」

「我只是略懂。」

「你懂,你是深藏不露。」

「哎呀,如果兩位真能夠合作,那真是一池瑜亮啊」

﹝古琴聲﹞

周瑜(圖片:維基)
周瑜(圖片:維基)

希文:周瑜真的是一個通的人嗎?

文昭: 這個電影說的呢還真的沒錯,因為周瑜不僅有很高的音樂修養,其實孔明也是。陳壽的《》,這書裡邊有一個周瑜、魯肅和呂蒙三個人的合傳,其中就說,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他這邊的瑜就是指周瑜。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周瑜從很小的時候就學習而且很精深的研究于音樂方面,即便是酒過三巡以後,也不影響他的聽力和對音樂的判斷能力,只要樂曲演奏有錯誤的地方,有缺漏有不準的地方他都能聽出來。而且周瑜對音樂的態度是一絲不苟,只要他聽出來這個曲子有誤,不管他有多忙、不管他在幹什麼,他一定要去糾正。

所以,民謠當時就有這麼一句話:「曲有誤、周郎顧」。周郎就是指周瑜,樂曲有錯誤,所以這個周郎一定要顧,顧的本意是回頭,就是他一定要來找你、一定要來糾正你。那有一首古琴曲是叫「長河吟」河是這個江河的「河」,原曲傳說是周瑜所作。大意是說周瑜經常和他的夫人小喬,在江邊 彈琴唱歌、抒發志向,長河吟歌詞的大致內容,是形容英雄之勢如同長江東奔大海,波瀾壯闊,但是道路曲折而遙遠,感嘆生命之短暫,建功立業的時間都很短,所以這個心情很急迫 ,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

希文:這麼說哪,赤壁這部電影還真是反應了周瑜的為人,還有他的音樂修養。這一點在《三國演義》里反而沒有。

文昭:其實作為《三國志》正史,它說周瑜信度恢弘,大帥為德人,微雨盛普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周瑜心胸豁達開闊,他與別人相處還頗得人心,他的人緣還很好,唯獨與另一位東吳大將陳武,他們倆關係不好,而《三國演義》,羅貫中把周瑜描寫成一個心胸狹隘、充滿妒忌心的人,這是作者有意貶低周瑜,他的目的是抬高諸葛亮。因為儘管周瑜非常有才,但是作者是把他和孔明放在一起,要體現出孔明總是壓他一頭,所以周瑜就老是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就顯示出周瑜的憤憤不平,所以他要設計處處陷害諸葛亮,然後作者再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能在關鍵時刻化險為夷。

《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圖片:周曰校(Before 1640) /《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釋三國志通俗演義》)
《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圖片:周曰校(Before 1640) /《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釋三國志通俗演義》)

希文:草船借箭、借東風看來都是這樣的故事,周瑜讓諸葛亮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造出十萬支箭,還有借來東南風,如果做不到的話,就要軍法從使。小說作者的意思呢,就是要表現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周瑜妒忌的不行,總想找個借口把孔明置於死地,所以他老是給孔明出難題,結果孔明每次都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文昭:對,那當然,羅貫中除了表現周瑜的妒忌心,抬高孔明之外,還有他從另一個角度,就是說,像孔明這樣的人,如此的大才啊,以後一定會成為東吳的後患,周瑜為了東吳考慮,所以他總想除掉孔明,這個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他本身在構思人物的時候他要推崇蜀漢,這是他的政治立場,他對曹魏和東吳都採取貶低的態度,其實赤壁之戰,東吳聯軍的主要指揮官是周瑜,這一仗主要是周瑜打的。

蘇東坡他不是有一首很有名的詞嗎?叫做《念奴嬌-赤壁懷古》裡邊說「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首詞非常有名,檣櫓灰飛煙滅,檣:指的是船的桅杆;櫓:是指船槳。檣櫓灰飛煙滅,就是指火燒赤壁、大敗曹操這件事情,所以當時,這個氣定神閑、指揮這場歷史上以少勝多這場戰役的人,是周瑜。所以在北宋蘇東坡那個時代啊,人們對這件事情都非常清楚。後來被這個《三國演義》誤導,很多人就去看小說、看戲曲,以為這件事主要是孔明借東風的功勞。反而把周瑜當成了配角,當成了心胸狹窄、處處算計的人。

希文:喔,那孔明借東風確有其事嗎?

文昭:關於借東風,這個事情還是有一定根據的。唐朝詩人杜牧,不是寫了《赤壁》這麼一首詩嗎?這首詩叫做「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後面兩句就很有名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如果沒有東風,那就不能火燒赤壁,那東吳如果被曹操攻下來以後,那孫策的夫人大喬、和周瑜的夫人小喬,搬個家到銅雀台居住當曹操的妃子了。所以這麼看來,這個東風他確實是這個赤壁戰役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你翻遍正史也沒有記載借東風這件事情。這件事情我們不敢完全肯定,但多半這件事情是虛構出來的。那麼有資料是說長江的下游,在冬至的前後有東南風是經常的事情,可能曹操不服水土,不了解這個情況,而東吳的軍人是久居江東啊,他憑經驗,他就知道這個事情,所以敢於在冬天設這火攻之計,諸葛亮借東風的事情雖然可能虛構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孔明他曾經躬耕于南洋,他自己當過農民,所以他自己有農業方面的實際經驗,他又博學多才、通曉天文曆法。所以他提出火攻之計的可能性也有。即使這個情節是虛構出來的,但客觀的講、平心而論,那羅貫中還不是始作佣者,因為在元代就有七星潭諸葛借東風這出雜劇,所以諸葛借風這個說法應該是由來已久了。

希文:嗯,蘇東坡祠里說的羽扇綸巾,說的也是周瑜,結果後來小說戲曲里,羽扇綸巾反而成為諸葛亮的招牌形象。

文昭:對,拿著扇子、拿著羽毛搧(笑)

希文:那整個是一個大挪移嘛!對周瑜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文昭:對,《三國演義》這小說對周瑜是相當不公平的。《三國演義》這故事啊,什麼三氣周公瑾對吧?孔明最後把劉備和孫尚香夫人接走了以後,還專門編了一個順口溜讓這些士兵喊出來來氣周瑜,什麼「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結果把周瑜給氣死了,把人氣死了之後還來一出卧龍弔孝,把人家氣死了不算,死了還要去踩人家一腳,羞人家一把,所以這個實在是太過份了,是過於醜化周瑜了,其實周瑜是個文韜武略、風度翩翩,而且在音樂上是非常高造詣的這麼一個人,他是一個出將入相,又極富藝術氣息的這麼一個歷史人物,他的修為與功業成就,別的不說,至少不在孔明之下。

希文:這麼說呢,電影「赤壁」至少還算是態度端正,把周瑜還原成了一個很正面的人物,不像小說裏面那個心胸狹窄、妒忌心很強的一個角色。那說到周瑜就要說到諸葛亮,京劇裏面有一出空城計,講的是孔明在城頭撫琴,驚退司馬懿的故事,這樣看來,他肯定會彈琴的啦。

文昭:關於孔明彈琴這個事兒,倒是明顯在琴學上是頗有造詣的。南宋的中心書目,他收錄有《琴經》一卷,琴是古琴的「琴」,經是經典的「經」。這個《琴經》作者就是孔明。但這篇著作他是講述了制琴之始、七弦知音、弦上十三個徽記的象徵意義,那這不僅說明孔明他會彈琴,很可能他自己還有制琴、斫琴的經驗,這個「斫」,就是一個石字旁,石頭的石;一個斤,就是一斤兩斤的斤,斤兩的斤。這個斫琴就是拔木製琴的意思,它就叫斫琴。

「輿地誌」這個著作裏面記載,說「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就是說在定軍山這個地方,因為有諸葛武侯的廟宇,他這裏面有一張石琴,這個石琴當你去演奏它的聲音哪,很清澈、很悅耳,相傳是諸葛武侯所遺留下來的。那麼這個石琴呢,其實是個新鮮的東西,因為古琴是一個彈撥,他的琴體只能用木材製成,所以他是一個狹長扁平的一個木製的音箱,它這樣才能共鳴發出聲響,你說用石頭來制琴,用石材來制琴?這個以前沒有聽說過,這裏說的石琴應該不是指古琴,而是指的另一種樂器。

那麼我查了一下,在2006年,在廣東肇慶,確實發現了一個石琴的實物,那這個石琴呢,是清朝乾隆年間所制的,他其實就是用石片,打磨成能夠發出不同標準音的這樣的器具,然後把石片兒規則的按一定順序排列在木架之上,然後用這個木槌去擊打,來演奏音樂,所以石琴它基本上是編罄的原理。

編鐘、編罄是掛起來用的,而這個石琴是把這個石片兒,規則的排列成梯形的形狀,平著放來敲打演奏,所以這個《輿地誌》所說的「諸葛亮製作的石琴」,我想可能也是類似的打擊樂器,那麼至少說明了,諸葛亮不只是從事器樂的演奏,他會彈琴,而且他還直接參与設計和製作樂器,確實是了不起呀!

諸葛亮(圖片:清宮殿藏畫本/北京故宮博物館出版社. 1994.)
諸葛亮(圖片:清宮殿藏畫本/北京故宮博物館出版社. 1994.)

希文:這說明諸葛亮不只會動腦筋、會神機妙算,動手能力也很強的嘛!

文昭:對,《三國志 諸葛亮傳》裏面說「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與。」意思是說,諸葛亮他很擅長巧妙的構思,從而發明出一些東西,比如說這個連弩,這個連弩就是後世所說的諸葛弩,他是一種連發的弩機,現在複製出來的他可以連發十隻箭,而是人類最早的連發性、投射性武器,可以這麼說,還有木牛和流馬,木牛流馬呢,這個《三國演義》裏面也有,很多人聽說過,但關於這個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呢?

希文:是什麼呢?

文昭:其實沒有人知道,因為他沒有留下設計圖紙,沒有工匠把這個東西承傳下來。現在有許多業餘愛好者和歷史研究工作者,都希望能複製出木牛流馬,但是資料很少,所以也莫衷一是,大概只知道他是一種很複雜的機械裝置,這個東西可以當作運輸工具,諸葛亮用它來運輸糧食,就是給軍隊來運輸軍需品,在考慮到當時的道路狀況,所以木流牛馬要有實用價值,它必須要有很強的,在山壁和複雜地形上操作的能力,你要按照現在的機械設計的話,要求還蠻高,而且它不像現代機械一樣,使用蒸氣、燃氣或者電力來驅動,那它以什麼為動力呢?所以這就是一個千古之謎了。

諸葛亮還擅長兵法啦,最出名的就是八陣圖,八陣圖就是他搞出來的,說是諸葛亮在餘地之時用亂石堆成石陣,然後石陣式按照遁甲分成死、生、傷、休、杜、景、驚、開八個門,變化萬端,可擋十萬大軍,這個八陣圖又有水八陣、漢八陣之分。

希文:這麼多啊!

那麼這個兵家的陣法,他多半是道家的奇門遁甲,術術一類的東西有聯繫,當軍政百昌以後,對闖入陣中的敵人好像能夠造成時空上的一些錯位,讓他們辯不清方向或陷入迷亂,到家術術一類東西的運用,所以這些成就呢,上面講的都是作為官方正史的,《三國志》紀錄在案的,而且《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生活在西晉,跟諸葛亮的時代非常接近,所以他應當是有所根據,而不是取自於更久遠的傳說,像什麼《史記武帝本紀》那樣,所以我們在戲劇當中看到,諸葛亮一個常見的造型,除了剛才說的羽扇綸巾之外,他還經常穿著鶴氅戴著道冠,完全是個道家人物的打扮。

希文:對,道家人物打扮。

文昭:所以我想這可能都是有根據的,因為兵家的人物,他其實經常就是道家的人物,所以你看什麼姜子牙是軍師,對吧?元始天尊的弟子;留侯、張良也是軍師,也是神機妙算,到後來的赤松子、劉伯溫,他們也是道家人物,是吧?

希文:這麼看起來呀,古人他要麼不成材,一但成材大都是個全才,就是屬於那十項全能選手啊!你像周瑜和孔明也都是這樣的人物。

文昭:孔明他不僅撫琴,製作了大型樂器石琴,他還彈瑟,琴和瑟都是比較古老的弦樂,東晉史學家習鑿齒,他寫過一篇《襄陽耆舊記》,他這裏邊有這麼一句話「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

照這個說法就是孔明會彈瑟,就是說襄陽這個地方啊,有孔明的舊居,這座房子呢,西面是面山臨水,所以孔明經常登到山上去,然後就鼓瑟,彈瑟,唱這個《梁父吟》,謝希夷的《琴論》也說孔明作《梁父吟》,《三國志 諸葛亮傳》也說孔明的父親死後,他是「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躬耕隴畝就是自己去耕地,做農民,那段時間他就非常喜歡唱《梁父吟》,這個吟呢,是指的吟唱,他也是用琴瑟一類的樂器自彈自唱,所以我們僅僅從音樂領域的成就來看,孔明他也是個全才。

希文:是呀。

文昭:所以他既通聲樂,就是懂得吟唱,他也通器樂,會演奏不同的樂器,還會設計和製作樂器,還寫了這個歌詞《梁父吟》,因為這個《琴論》說是諸葛亮作《梁父吟》,在音樂領域之外,孔明在繪畫和書法上還有一定的成就,唐朝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當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孔明父子在繪畫上,都有一技之長。

希文:真是全才。

文昭:確實是才能非常全面,我們今天就不詳細談了。

希文:要不是生逢亂世,人們更看重的是治國打仗的本事,可是要換一個和平年代,周瑜和孔明恐怕也和司馬相如一樣是個大才子呢!就像你以前所說的,一部古琴藝術史就能牽出一部中國歷史,關鍵人物一個都落不下,像周瑜、諸葛亮都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文昭:其實漢代的知識份子當中,通琴藝的人還真是不少,如《淮南子》是做了淮南王的劉安,戰國策的編者劉向、東漢史學家桓潭,還有東漢經學大師馬融,這些人在古琴藝術上都是頗有造詣的,說到桓潭,是蠻值得一講的,因為桓潭的父親是漢成帝時的太樂令,而且桓潭在音樂方面有很多理論上的觀點,當然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去介紹的話,這個節目的時間就拖得太長了。

希文:是呀。時間過得真快,又該和聽眾朋友們說再見了,那麼在下次節目中,我們將繼續邀請文昭先生,和我們接著談古琴的故事,謝謝文昭!

文昭:謝謝主持人,謝謝希望之聲的聽眾朋友們!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原文鏈接:文昭:古琴的故事-—心胸寬廣的周瑜和多才多藝的孔明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