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不僅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大智慧像,像自在漂流的小舟,有著說不盡的悠然和快活

2019年04月21日 9:12     評論»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圖片:合成)

希望之聲記者吳永健綜合報導)世事無常,世情更無常。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人人都在追求,現在說不求似乎有些不合時宜。而只有打拚久了、對世事世情越來越洞明的人,才能明白追求太過反而處處障礙,不求反而能享安寧。

正所謂:人生最難得的是享清福!

如何才能懂得享有這份清福呢?京博國學的文章分享了「人生無常」中的感悟: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追求前進的過程,有的人追求名,有的人追求利,有的人為了學業奮鬥,有的人則為了家庭努力,因此,沒有一個人敢說「我不追求什麼。」

可是在社會上奮鬥久了,人情世故越來越熟悉,難免出現疲勞感,有的時候過度追求,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反而不求,能享得片刻安寧。

01
不求之人,心中必有大清靜

《莊子·漁父》記載了很有意思的一句話: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清凈的道理——懂得技巧的人最為勞累,聰明的人卻每天都在憂慮,只有沒有本事的人才會沒有追求,每天四處閑逛遊玩,就像沒有被固定的小船。

這個沒有本事不是蠢笨,更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心中不自矜于自己的聰明和本事,但這恰恰卻是最大的聰明和本事。

身上有才,心中有德,知曉自己的需求,不盲目爭取,放下一切,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姿態,不但不會耽誤事情,反而心中自在,這便是不求的最大作用,就像在波瀾不驚的河流中自在的小舟,有著說不盡的自在和快活。

不求,就像在波瀾不驚的河流中自在漂流的小舟,有著說不盡的自在和快活。(圖片:授權圖片)
就像在波瀾不驚的河流中自在漂流的小舟,有著說不盡的自在和快活。(授權圖片)

02
不求之人,為人必懂得順應

一個不求的人內心首先應是完全放空,放空不是放棄,也不是厭世,這樣的內心放空,佛家稱之為無我,道家稱之為自然,一個不求的人對於外界事物一般是隨緣與

老子曾言:,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一個內心放空,達到無我的人,心胸必定如水一樣溫和純凈,平時做事也如水一樣順勢而下,遊刃有餘,即便有再大的阻礙也順勢化去了。

這不單單是老子所說的水的境界,更是我們如何達到不求,如何做到不求的智慧。

上善若水,人生最美莫過於擁有一份善良平常的心態。(圖片:授權圖片)
上善若水,人生最美莫過於擁有一份善良平常的心態。(授權圖片)

03
不求之人,做事反而容易成

》中曾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道家也有句家喻戶曉的話:求而不得,不求而得。

《莊子》中更是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不求,可以說是做事、成事的「捷徑通道」。

道理其實顯而易見:一個不求的人,心思簡單,與他人交流不帶有目的性,乾淨純粹,容易引發他人好感,又因為懂得順應,不會沾惹是非,能夠避開遇到的逆勢條件,更會藉助大勢所帶來的有利條件。

這些條件綜合起來,不正是能成事的基本要求嗎?

不求,其實得到的遠遠比求來的多。

不求,其實得到的遠遠比求來的多,蘊含著人生哲理。(圖片:授權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不求,其實得到的遠遠比求來的多,蘊含著人生哲理。(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04
不求之人,身體往往沒毛病

人的心與身本是一體,拋開一些,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必然是和他的心理成正比。

有的人因為某些不公,又或者某些遭遇,導致由心理上引發身體的疾病,這並不少見。

神醫扁鵲曾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

佛家也認為,修行禪心其實就是修補身體缺陷和祛病健身的過程,二者本質相同。

所以心境,其實是的第一原則。

如何才能做到心靜?

就在於不求。

所有的心雜與心亂,其實不過是人的慾望作祟罷了,有了慾望,便有所求,金錢美女,高房住宅,無時無刻不刺激著內心的安寧。

不求,人生最高的追求,其實是合天之道,養生之道,更是處世之道。

(本篇文章和圖片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原文鏈接:不求,不僅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大智慧像,像自在漂流的小舟,有著說不盡的悠然和快活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