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過年習俗匯總

2019年01月05日 19:07     評論»

的傳統習俗,從小年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講究,作為現代人的中國人,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

<摘自> 人過年習俗精華版,從小年到正月十五的過年風俗 | 農曆網 |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后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后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俗話說「十里不同俗」,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方過年習俗有不少差異。

漢族南方地區

<出自> 春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除夕:吃年夜飯、圍爐火鍋、炸春卷、包蛋餃、吃潤餅。放紅包包壓歲錢在枕頭下。

大年初一:祭拜天地眾神,做年糕、放鞭炮。先去長者家拜年,一般是所有人一同在最年長的老人家家裡。長江流域一帶有年初一早餐吃湯圓的習俗,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大年初二:在南方,廣東、澳門等地區初二要吃開年飯,尤其是做生意的人。開年飯除了包括年夜飯必吃的好意頭菜肴之外,有些家庭會斬些燒肉,取紅皮赤壯,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會用生菜鋪金菇,喻意生「財」及「金錢滿地」等。回娘家, 在香港有賀歲煙花匯演。

大年初三:祭祖,一般父或母一方已經去世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日回娘家祭祖,並順帶拜年。跟清明的「上墳」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

大年初四:娘家人來探望。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迎財神,「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俗稱「捏小人嘴」。

大年初六:開市。舞龍、舞獅。

大年初七:回娘家。

大年初八:祭孟子。

大年初九:玉皇大帝壽誕,潮州人、閩南人和客家人會以隆重祭禮祭拜天公。

漢族北方地區

<出自> 春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除夕:守歲,吃年夜飯,晚上和好餃子面切好餃子餡為初一包餃子做準備,因為初一忌動刀。

大年初一:早晨包餃子。傳統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區的傳統)老人初一是不出門的,親友、同事互相拜年。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拜年團聚。

大年初三:在河北等地的農村,這一日同樣是要上墳的。一般都要帶上點心、酒等祭品給已故祖先進行祭祀,並且放鞭炮讓祖先「過年」。一般上墳只允許兒女等進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則不參与祭祖。

大年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日回娘家拜年。

大年初五:窮日,在中國北方,這一日一般沒有人出門拜年,因為這一日是「黑道日」,一般從春節開始直到這一日才能掃家裡的垃圾出門,然後放鞭炮慶祝,希望迎來下凡的五路財神;有一副對聯「一腳踢出窮鬼去,雙手迎進財神來」即為對此風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輕人會在這一日舉行朋友或同學聚會。

大年初六:開市。扭秧歌,踩高蹺。

大年初七:人勝節

大年初八:祭星。現在北京的各個廟會活動通常從初一開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結束。

體現年味最濃的要數這三個日子:

<來自> 網路文章 | 經本站編輯綜合 |

小年:祭灶、掃塵

南北差異:北方臘月二十三 南方臘月二十四

傳說中小年是「灶王爺上天」之日,這天,家家戶戶要把經過一年煙熏火燎已舊的灶神畫像揭下,同時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擺上供桌放上供品。

人們都要開始掃塵,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徹底地進行大掃除,做到窗明几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也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除夕(大年三十、大年夜):年夜飯、守歲

南北差異:北方守歲 南方圍爐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全家歡聚一堂,吃過年夜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子時時分,意味著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來臨,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到高潮,各家依次給輩分長者拜年,繼而同親友互相祝賀。

除夕當天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能說晦氣之語,此外,整個晚上家裡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通宵守夜,辭舊迎新,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新年):開門炮仗、拜年

南北差異:北方吃餃子 南方做年糕

初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預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紅紅火火。

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此外,相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南方則多數做年糕和湯圓,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湯圓也叫「糰子」、「圓子」,取「全家團圓」之意。

過年吃什麼?

過年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帶你滿街走。」

飲食

<出自> 春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年糕:取「年年高陞」之意。廣東地區和松滬地區的有所不同。

團圓飯:年三十晚一家人聚首的飯局。

包餃子:中國北方省份的過年風俗,餃子形狀像元寶,而且宋朝銀票叫交子,所以人們認為過年包餃子會帶來財氣。

春卷:為了迎新春而捲起食材做成的食物,象徵喜氣的到來。

湯圓:取團圓之意,江淮、江浙及華南等地方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以及元宵節必備的食品。

臘八粥、臘八醋、臘八蒜

撈起魚生:南洋風俗,流行於星馬一帶,取「風生水起」之意。

:取「年年有餘」之意。

春餅:又名咬春。

蘿蔔:是黑龍江地區立春習俗之一,代表吉祥、祥和之意。

年粽:是四川、江蘇等中國南方地區的粽子,俗稱年粽。

過年的象徵物、裝飾品

新春裝飾和活動

<出自> 春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燈籠:新春期間常見的裝飾

春聯:粵語稱春聯,閩南語稱春仔,是一種在新春和立春時使用的傳統裝飾物,將賀年的吉利字詞用漂亮的書法,寫在紙上而成,一般是貼在牆、門之上。種類有對聯、斗方、福符、門心(門葉)、春條(春聯)、橫批

福字:跟其他文化一樣,中國新年傳統結合了更具象徵意義的元素。典型的例子有掛在門口的紅色菱形「福」字。倒掛的「福」字諧音「福到」,象徵著幸運、幸福和繁榮的到來。但在粵語文化圈,倒掛「福」字寓意「倒運氣」,象徵著厄運,因而不能倒掛。

舞龍、舞獅:新春期間舞龍舞獅為常見的表演,象徵趨吉辟邪

財神:象徵能帶來好運與財寶的福神

年畫:年畫是彩色雕版印刷的一種形式,為新春常見的裝飾之一。

年花:新春期間擺設的花卉,為新春常見的裝飾之一。

新春流行的花卉裝飾及其寓意如下
桃花:象徵好運/金桔:象徵吉利/水仙花:象徵財富/竹子:象徵節節高陞/銀柳:象徵有銀有樓,大富大貴/向日葵:象徵好年頭/茄子:象徵健康/百合:象徵安康

來源:真相傳媒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