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選粹:古人的智慧與道德(六)(數文)

2018年09月14日 15:50     評論»

文:陸善 來源:

一、劉大夏危難拒饋贈

明朝名臣劉忠宣公(劉大夏),被逆賊宦官劉瑾誣陷,謫戍(被貶到)肅州(今酒泉),生活十分貧困。諸司官吏(各個部門的官員),因懼怕逆賊宦官劉瑾,沒有敢供給他食宿的,只靠學佛生徒,輪流供他吃食。有參將某人,遣人送來東西,並命令僕人:「如劉公不接受,你就莫回來。」劉公說:「我老了,只有一個僕人,每天飯費不過幾文錢就足夠了。請你們不要送任何東西來。我如果接受了你們的饋贈,僕人席捲而逃,我不就隻身陷在這裏了嗎?」

不久,同戍(被貶來同伴)的鍾尚書,他的一些資財,果然被僕人,裝入一個大包袱,全部偷竊而逃。人們佩服劉公(劉大夏)有先見之明。

評曰】

本是不想接受,考慮招致禍患,還是次要的。曹操昔年在官渡,召請華歆。賓客相送有一千多人,饋贈數千金,華歆皆來者不拒,遂暗中題記某贈,臨行時對諸人說:「本來是沒有拒受之意,不想諸位送得太多,想到我單車遠行,恐將以懷璧為罪(把我當小偷活罪)」乃一 一退還所贈。眾人很佩服他品德高尚。劉忠宣公之所為,與此類似。

二、預防盧杞

唐代,郭子儀每見客友,隨便讓姬妾侍者滿前。有一次,聽說盧杞要來,郭子儀卻連忙叫姬妾侍者,趕快退去,不準過來。

諸公子不解其意。公(郭子儀)說:「盧杞相貌醜陋,心胸窄狹。婦人們看見他,難免不笑。往後,盧杞得志,我們這些人,就休想活命了!」

【馮夢龍評曰】

春秋時代,齊頃公的姬妾,因為笑話晉國使者卻克,幾乎亡國。郭令公防禍於未萌,思慮可謂長遠了。王勉夫說:「《寧城傳》記載:漢武帝時,周陽做郡守,汲黯、司馬安都官居同列,未嘗敢與周陽同坐。汲黯,他敢與大將軍衛青抗禮,見丞相長揖不拜,當面指責九卿的過失,風力剛猛,不肯居人之下,卻被周陽所壓制。是什麼原因呢?蓋因周陽乃是無賴小人,逞肆驕暴,傾軋同事,目中無人。汲黯是有意疏遠,並非怕他。後來,河東太守勝居公,不堪忍受周陽侵權,遂與之較量,終於被殺,使人嘆恨無窮。士大夫不幸,而與此等人同朝共事,讓他一著,不失為厚道。何苦跟他爭高下,而自取其辱呢?」

三、唐待制避邪遷居

北宋初,待制唐肅與晉公丁謂交好,二人宅門相對。丁謂將受朝廷重要任命,唐肅遂遷居州北。有人問他為啥這樣做?唐肅說:「丁謂入朝,將拜高官(但他是佞臣),經常與他往還,恐涉依附之嫌。如果時間久,不去見他,他必起疑心。所以莫如搬開住為好。」

【馮夢龍評曰】

是非之心不可不分明,也不可太分明。如唐肅所為,于立身交友之道,兩方面都是很相宜的,可資借鑒。

四、阿豺折箭諭子

吐谷渾國君阿豺病篤,他有二十個兒子,一天,他叫來母弟慕利延和群子,說:「你取一隻箭,把它折斷。」慕利延照他的話,把箭折斷。阿豺又說:「你取十九隻箭,把它們一起折斷。」慕利延使大勁,亦不能折斷。

阿豺說:「你們懂了嗎?單者易折,眾者難摧。同心協力,這樣國家才能鞏固。」

【馮夢龍評曰】

周朝武王,大封同姓為諸侯,枝葉繁茂,相依數百年不衰。六朝時,互相猜忌,結果很快相繼滅亡。

不料想,北狄國中(指吐谷渾國),竟有如阿豺這樣的明白人。

五、唐文宗不喜觀相撲、鬥雞

有一次,唐文宗要到南郊去舉行祭典。在祭祀之前,執事人員,向他進獻相撲(我國傳統古典摔跤,近乎全裸進行)人員。唐文宗說:「我剛剛沐浴潔身、素食,怎麼適合觀看這類的事情呢?」

左右的人,回答說:「過去的慣例,都有這一節目,現在,相撲人員已經在門外等候吩咐。」唐文宗說:「這恐怕是來要獎賞的吧,可讓他們在門外,(給百姓看)相撲。完事後,就給獎賞,讓他們走開吧。」

還有一次,安排請文宗,去觀看鬥雞。藝人誇獎說:「這是最好的雞了。」文宗說:「雞既然好,就賞給你吧。」文宗仍不去觀看鬥雞。

【馮夢龍評曰】

既不好名, 來張揚前人的過失;又不好玩樂, 來開小人獻媚的頭。同時,認識到革除弊端、更改舊制也是麻煩事,因而採取變通的方法:賞幾個錢讓他走!這最簡便。就這一點來說,唐文宗可以稱得上是聖主。

六、宋太宗裝醉赦罪臣

孔守正,被封為殿前都虞侯。有一天,他在北園陪伴皇上(宋太宗)飲宴。孔守正喝得大醉,跟王榮在面前,爭論守衛邊境的功勞。兩人爭得大怒,失去了禮儀。其他陪臣,請求皇上把他們二人送交有關部門論罪,皇上沒有同意。

第二天,他們兩人,一同到金鑾殿上,向皇帝請罪,皇上說:「我那時,也喝得太醉,許多事情,都模模糊糊,記不得了。」

七、處罰兵士

宋真宗當政的時候,曾有一名兵士,犯了過錯,按法律應處以死罪。宋真宗特地寬免了他的性命,最後判決:打二十棍子,然後發配。

那個士兵高聲喊叫,要求給他一劍斬了,不願意服杖刑。

跟隨真宗的人,拿不定主意,於是請問皇上:決定如何行刑?真宗傳旨宣佈道:「必須執行杖刑,然後,再另行研究:是否處斬。」

過了一會兒,執行完杖刑,聽取旨意。宋真宗說:「這個兵士,只是怕埃打。既然打完了,就送他到發配的地方去,不要再管他了。」

那個士兵,揉揉屁股,跪地叩頭謝恩后,走了。

八、曹參為相,堅守「善者不變」

曹參,做齊王的丞相時,漢惠帝召請他去朝廷,任相國之職。上任之前,曹參囑託接任的官員,說:「要把齊國的監獄和市場(訴訟和交易)兩件事辦好。」接任的官員問:「治理國家沒有比這兩件更大的事情了嗎?」

曹參說:「監獄和市場,是用來收納善惡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的,如果把這二者搞亂了,那些壞人你放到哪裡去呢?我一貫重視做好這兩件事,「善者不變」,請你不要改變。」

曹參到朝廷做相國以後,一切都按照蕭何的辦法來管理,自己則日夜飲好酒,別的事情什麼都不做(不改變好的規章制度)。賓客來拜訪的,大都是想來勸說他(改革創新,以顯示政績)。賓客來到之後,曹參就給他們好酒喝,喝酒之間,有的人想乘機勸說,曹參就再給他酒喝,一直到喝醉為止,賓客始終也沒有機會說話。

惠帝怪罪曹參,不管事情,就囑咐曹參的兒子——中大夫曹密,讓他私下問問他父親。曹密借休假的機會回家,向他父親提出意見,曹參生氣了,打了曹密二百竹板!惠帝得知,批評說:「這和曹密有什麼關係呢,那是我讓他給你提意見的。」

曹參摘下帽子,謝罪道:「請陛下自己分析一下,在聖明勇武方面,你和高祖皇帝比,怎麼樣呢?」漢惠帝說:「我哪敢和先帝比。」曹參又說:「您看我的才能,和蕭何比,怎麼樣?」惠帝說:「你好象趕不上蕭何。」

曹參說:「陛下的話是對的。高祖皇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都是很明確的了。現在陛下拱手治理天下,我們二人,最需要的是:恪盡職守,遵奉先時法令,而不使有過錯,不是也可以的嗎?」惠帝受到感悟,說:「好!你去休息、喝酒吧!」

九、「不可丟掉好傳統!」

宋著名邊將曹瑋,長久駐軍在秦州,累次進表章,要求有人替代他。宋真宗問王旦:「誰是可以替代曹瑋的人?」王旦推薦了李及,皇上同意了他的意見。

眾人懷疑:李及雖然嚴謹忠厚、品行端正。但不是守邊境的將才,韓億把眾人的看法告訴了王旦,王旦沒有回答。李及到了秦州以後,將吏們心裏也都看不起他。恰巧有一當地駐紮的軍人,大白天在集市上搶掠一婦人的銀釵,執法人員抓住了他,並彙報上來.李及當時正坐著看書,召那個軍人到面前來,簡要地審問了幾句,那個軍人表示服罪。李及不再交給執法人員,立即下命令處斬。又坐下看書,象剛才一樣。不久得到消息:集市上眾人歡呼,群情振奮:「除惡揚善,幹得及時,幹得爽快!」將吏們無不驚訝,佩服,不幾天的功夫,李及的名聲,就傳到了京師。

韓億聽說這件事後,又去進見王旦,詳細地講述了這件事情,而且稱讚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著說:「守邊兵卒做賊,主將把他殺掉,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何足為怪呢!我任用李及,並不因為這一點。你們想,曹瑋掌管秦州七年,羌人恐懼服順,他處理邊境的事情,已經非常得體、恰當了。假如派別人去,那人一定依仗自己的聰明,各方面改變原先的好傳統,破壞了曹瑋所取得的成績。我所以任用李及,就是因為他穩重寬厚,一定能認真地保留曹瑋的優良規範和傳統。」韓億聽了,更加嘆服王旦識才、用才的氣度。並且感慨的講:「看來,真是不可丟掉好傳統啊!」

十、「急躁冒進,胡亂折騰,沒有好結果!」

張乖崖從成都被召回,朝廷上商議用任中正代之,有人說不合適。皇帝徵求王旦的意見。王旦回答說:「不是任中正,就不能遵守張詠(即張乖崖)的規範制度,」任中正到達四川成都后,向張詠諮詢統治管理的辦法。張詠說:「如果你自己的見解比已有的成法高明,便捨棄成法,而用自己的見解,不要埋沒了自己的見解。否則,必須繼承好傳統,不得任意亂來。急躁,冒進,胡亂折騰,都沒有好結果!」任中正信守了他的話,終於因治蜀有功,而得到稱頌。

【馮夢龍評曰】

年輕人往往自負有才,就小看前人的規章制度。看了李及和張乖崖的事迹,便應該知道如何警惕、約束自己了。

(均據明代馮夢龍《全書》)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