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利令智昏

2017年10月17日 11:23     評論»

記者/主持人:文逸飛

利令智昏這句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令:使。昏:糊塗。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說因貪圖私利而蒙蔽自己智慧的頭腦,從而做出了錯事。
趙勝是戰國時人,此人聰明過人,能力非凡,為趙國立了許多功勞。起初,他的封地是平原縣,因此,他被稱為平原君。他曾擔任趙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國,三次被罷免,又三次被複職,在諸侯中很有名氣。

但是,聰明的趙勝也曾經被眼前的小利蒙住了雙眼,致使趙國蒙受了重大的損失。

公元前262年,秦國派大將白起,帶領人馬,。秦軍先佔領了韓國的野壬,這裡是韓國的上黨同內地之間的重要通道。野壬被占,上黨受到孤立,情勢危急。

上黨的郡守馮亭說:「上黨眼看就守不住了,我們與其投降秦國,不如投降趙國。趙國得到上黨后,秦國肯定會去攻打它。那時,趙國受到攻擊,必然找我們韓國援助。趙國和韓國聯合起來,就可以抵擋住秦國了。」

於是馮亭派人,帶著上黨的地圖,去見趙孝成王,要把上黨獻給他。這時,平陽君趙豹認為,無緣無故收下這塊不好,最好不要接受。但平原君趙勝認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這塊地方,沒有甚麼不好,應該接受。最後趙孝成王便派平原君把上黨這塊地方接收過來,並封馮亭為「華陽君。」

趙國利令智昏,接收上黨地區后,立即激起了秦國的憤怒,秦國便派白起為將,率領軍隊攻打趙國。趙國的四十萬大軍被圍困在長平,最後被秦軍打得全軍覆沒。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

後來,「利令智昏」這一成語,就用來表示當一個人唯利是圖,利慾薰心的時候,就會做出不理智和愚蠢的事情。

例如:

這個會計利令智昏,侵吞公款,最終被法律制裁。

我們在工作中千萬不能有這種利令智昏的愚蠢行為,那根本就是在斷自己的後路。

就算面對再大的誘惑,也不能利令智昏,做出損害他人的傻事來。

這就是「利令智昏」這句成語的典故及用法。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