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之下的「孝」

2017年01月13日 19:59     評論»

來源:

傳統文化之下的「孝」的行為表現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可以通過兩則,有一個了解與認識。

故事一:

明朝時代,武師端的妻子江氏,侍奉公婆父母,十分孝順,是很出名的。得了痢疾,江氏每日親自為婆婆清洗身體和衣物,婦女對她說:「你為何不讓婢僕做這些事,卻要親自弄這些污穢的東西?」

江氏回答說:「叫婢僕做,婢僕會認為那是她的本職工作,而無可奈何,雖然不敢吱聲,但那肯定非她心甘情願;而我去做,卻是心甘情願的呀!」

不久,江氏的婆婆又得了噤口痢疾(噤口痢疾:痢疾的一種,因飲食不進或入口即吐,故名),二十多天了,也不見好,連醫生都無能為力了。江氏便偷偷地割了左胳膊上的肉,烘乾了做成粉末狀,假說是葯,給婆婆吃,婆婆吃后,病便好了。

平常,每天吃飯,江氏必定是親自侍奉的,等到婆婆吃完,她才吃。而每當要籌劃家事,她一定不當著婆婆的面說話,以免家聽到后,增添煩愁。

所有這一切,鄉鄰都看在眼裡,每個人提起江氏,無不豎起大拇指,並以她為楷模。

久而久之,鄉間之人,都興發孝親之行,善化了人心。

故事二:

清代順治甲午年三月,江蘇省武進縣(古名晉陵)城東居民顧成的兒子,娶錢氏小姐為妻。有一次,錢氏回娘家探親,不久,丈夫家鄉流行急性瘟病,面積很廣,傳染的速度也很快,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傳染,弄得人人自危,驚恐萬狀,以致於連至親也不敢去過問、探望,唯恐逃避不及。

顧成夫婦也不幸染上了,後來他的兒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染了瘟疫。錢氏在娘家,聽到了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了瘟疫的消息,急著要回丈夫家探病。錢氏的父母,愛女心切,恐怕女兒回到婆家,也會染上疫病,所以力勸錢氏:切切不要回到丈夫家去!

可是,錢氏深明大義,她說:「丈夫娶妻,原是希望我能幫助侍候翁姑。現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歸,那與禽獸有什麼兩樣!」錢氏終於不顧父母的反對,不怕疫病的猖獗與感染,隻身回到丈夫家去。

當錢氏回到夫家以後,顧成夫婦及其他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當地的人們,都認為顧成全家能免於疫病的死亡,是由於錢氏至孝,而感動了神明的結果。

真正的「孝」是發自內心的,自然而然的行為,沒有任何的做作與虛偽,不是為了證明什麼而去刻意表現。武師端的妻子江氏,侍奉公婆父母,其孝順行為是發自內心的,處處為老人們著想。錢氏小姐不顧父母的反對,不怕疫病的猖獗與感染,回到娘家照顧雙親的行為也是發自內心,沒有一絲雜念的。這就是古代人自然而然做到的孝順。

————

傳統之下的「孝」是有福報的,因為它順應天理人性,產生的奇迹甚至超出人的思維認識。

南宋淳熙十四年(西元1187年),在溫州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奇事。當地一位姓謝的男子,按當時的習慣就稱他為謝生吧。他的母親年紀大了生病後又不願服藥,只想吃柑子。當時是夏天,而當地柑樹的果實是要到秋天才成熟的,這個季節根本就沒有柑子可吃。

謝生是一位孝子,他在白天四處找尋不到柑子的情況下,到了晚上,在萬般無奈之際只好跪在他家果園裡的柑樹之下,祈求柑樹能儘快結果。整整一夜,他長跪在地,到了天亮之時,他發現柑樹的一根枝條上已經結出了好幾個成熟的果實。他恭敬的摘下這幾個柑子捧給母親吃,她的母親吃后所患的病竟然隨之痊癒。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