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016年05月25日 15:24     評論»



長期以來在中國人頭腦里,“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是“舊社會階級壓迫”的鐵證。這句話真的是宣揚對平民粗暴對待、對包庇縱容嗎?我們不妨翻開典籍,看看歷史真相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出自於《禮記》。 “禮”是人類的正常生活規範。我們拜年、婚喪嫁娶、迎來送往都要懂禮數。傳統禮儀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約 定俗成的文明舉止、風俗習慣,它是根源於民間傳統的文明習慣。《禮記》是一本詳細介紹、闡釋古代禮儀的手冊 。《禮記》中對古代禮儀記載詳細到在貴客面前不能罵狗、吃飯時不能扔給狗骨頭等。

《禮記》這段原文是記載具體的乘車禮儀:“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兩車相遇 ,要相互表示敬意。上級遇到下級,不用下車,但要扶著車前橫木,點頭行禮;下級遇到上級,就要下車行禮;至 于庶人,在先秦人看來,他沒有當官食祿,就不必行這套禮數。

雍正帝認為兒子在父母病危時娶親違禮,不許官員這麼干,但允許窮苦無告的百姓娶媳婦以便贍養父母,《清史稿 》認為這體現了“禮不下庶人”。

《唐律釋文》說:“刑不上大夫。謂大夫以上之官,犯死罪非十惡之類,則在八議之內也。”“八議”是指“議親 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古人認為這些人應該受到禮遇,不能皇帝想殺就殺。他們犯死罪可 以減刑免死,但不等於不處罰;如果他們犯了十惡不赦的罪,皇帝也不能包庇。

《孔子家語》也闡述了“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含義:

《孔子家語》認為,國君要禮樂治國,對主流社會要禮遇,因此國君處罰貴族時要注意維護貴族的榮譽;貴族犯罪要委婉的勸貴族自首;貴族有大罪要讓貴族自裁;不要隨便逮捕貴族,讓貴族飽受獄吏羞辱。在這裏“刑不上大夫 ”不是什麼縱容犯罪,而是“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在這裏“禮不下庶人”也不是什麼貴族就可以對百姓無禮,或百姓就無須禮教,而是體諒百姓的實際困難,“不責之以備禮”。

可見,在傳統文化中,“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並沒有什麼負面含義。“刑不上大夫”不過是在某些情況下免除死刑而已。“禮不下庶人”不是指貴族應該對百姓粗暴無禮,而是指貴族必須守禮,百姓卻可以免禮。

來源:(有刪減)

責編:孫凱麗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