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殺人、討好上官之事,堅決不做!(數文)

2014年11月13日 19:44     評論»

作者: 齊整升 來源:正見網

一、一物不取的裴太守

《周書?裴使傳》記載: 裴俠任河北郡太守,廉明公正,帶頭勤儉樸素。待人接物,平易近人。任滿回朝之日,一無所取。

當時的人民,歌唱稱頌道:

肥鮮不食,(生活十分儉樸)
丁稅不取;(不收苛捐雜稅)
裴公貞惠,(為官持正惠民)
為世規矩!(作風堪稱楷模)

二、張公口與千里眼

《開元遺事》記載:張九齡判案,明辨是非和輕重,非常公正無私。所以,他口頭判決的案件,都使囚犯口服心服,毫無怨言。無論判得多輕、多重,囚犯們都表示願意服罪。老百姓對他講的話,也都恭敬聆聽,樂意遵循。

當時人稱之為「張公口」。

又,《魏書?楊逸傳》記載:楊逸, 清政愛民,尤其憎惡土豪猾吏。其手下官吏,到鄉下辦事,皆自帶乾糧。有的人家,請他們吃飯,即使是在暗室,也堅決回絕。

人們都說:「楊太守有千里眼,他能知道任何一個下屬吏員是否正派。」所以,大家都能遵紀守法。

三.諸葛丞相,事必躬親

《蜀志?諸葛亮傳》注中記載: 司馬懿接見諸葛亮的使者,只問其吃飯睡覺的情況以及飯量大小,不問軍事。

使者答道:「諸葛丞相,夙興夜寐,只要是處罰二十文錢以上的案件,他都要親自批示。」

四、太守上任之前

《後漢書?羊續傳》記載: 羊續,字興祖,太山平陽人。被任命為南陽太守,他到達南陽郡界后,即改穿便服,走小路,身邊只帶有一個童僕。

他沿途考察了各縣的情況,採集不少有關社會風氣的民謠,然後才進州府,去上任。他對州中各縣縣令的貪污與廉潔,官民風氣的好與壞,他都了如指掌。因此,郡內震驚,無不懾服。

五、做官只是遵循「直道而行」

廖德明,字子晦,南劍人。任廣州太守。在辦公之餘,常常召集部下和諸生,親自為他們講課。

他曾經對別人講:仕、學之要,在於「德明」。從開始步入仕途,到任郡守,只是遵循《尚書》中的「直道而行」一句話,就夠了。

六、速如電掃,蘇軾大讚

《宋史?錢勰傳》記載: 錢勰任開封知府,辦事精明。蘇軾乘他在案頭批示文件時,送他一首詩,錢勰援筆立即寫好答詩還回。

蘇軾評論他說:「其處理公務,電掃庭訟,響籤詩簡,敏捷無誤。我在近代,實所未見也。」

七、六州太守抵不上李幼廉一個腳趾

《北史?齊 李幼廉傳》記載: 李幼廉,趙郡高邑人。北朝齊武帝行軍經過河北,匯總河北六州戶籍檔案,了解統計戶口的增、損。

齊武帝親自部署,多在馬上。所要審閱的檔案文字,指出后,立即備齊,況且事出多頭。而李幼廉卻當機立斷,都如事先已有準備,要什麼立即呈上,成為諸州的樣板。

武帝批評大家(指六個州的太守)說:「將你們加在一起,辦事的效率之高,能抵得上李幼廉一個腳趾嗎?」

八、深知犯人之苦的法官

《宋史?陳太素傳》記載: 陳太素,字促華,河南緱氏人。任大理()少卿。

他每當審理案件時,由於專心認真,都廢寢忘食,不管是三九寒冬,還是酷暑炎夏。其子女有時勸阻他:「還是稍事休息,先吃飯吧!」

陳太素卻說:「犯人在牢獄之苦,豈不超過我多少倍?我怎能懈怠、稍息?」

九、以寬平亂

《後漢書?鮑永傳》 記載: 鮑永,字君長,上屯留人。調任揚州太守。當時南方尚多匪盜。鮑永看到揚州官民剛剛遭受戰爭的創傷,於是放寬法禁,只懲辦首犯,而警告、安撫其餘。

於是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十、殺人、討好上官之事,堅決不做!

《宋史?周敦頤傳》 記載: 周敦頤調任南安軍司理參軍(官職名),有一罪犯,按照,不應當判死罪。但是,轉運使王逵,想嚴辦他。

王逵是個嚴酷的悍吏,人們誰也不敢與他抗爭。只有周敦頤單獨與王逵爭辯。

王逵一意孤行,不聽規諫,周敦頤於是拿出手板,遞給王逵,要辭官而去,說:「您這樣堅持濫施刑罰,我還能幹下去嗎?殺人、討好上官的事,我堅決不做。」

王逵覺得是自己的不對,只得依從了周敦頤的主張。那個囚犯,得以免死。

十一、一張賣田契

《宋史?元絳傳》記載: 元絳,字原之,錢塘人。任永新縣令。他為官清廉,實心濟民,把自己的智慧,都用在辦事、破案上。

豪門子弟龍聿,引誘少年周整賭博,用手段賭贏周整,令其以田產抵其賭資。簽立契約很久,周整的母親才知道,就上訴到縣。前任的縣令,向周母索取契約作憑證,而上面卻有周母手印,所以縣令不予受理。

新縣令元絳上任后,周母又來訴訟。元絳看過契約,就把龍聿傳來,對他說:「契約上的年月,蓋在手印上面。這一定是你用另外的契約尾印而偽造的。」

龍聿見自己的詭計被戳穿,大吃一驚,當場認罪,第二天就將所欺占的田地,歸還給周整。

賢官惠民,周家感恩不盡,百姓頌聲不絕。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