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重誠信

2013年10月29日 15:04     評論»

文/明心

貞觀初年,太宗初當皇帝,有人給太宗上了一道奏本:「請求皇帝廢除身邊的姦邪大臣。」

不過,誰是姦邪大臣呢?這倒給太宗出了一道難題!

太宗於是召見此人問道:「朕的大臣,都是賢人,那麼,誰是姦邪的人呢?」

那人想出了一個妙計:「臣在民間,不能確切知道姦邪的人是誰。不過,可以請陛下假裝發怒去試驗群臣,如果能不畏懼陛下盛怒,直言進諫的,就是正直的臣子;如果會順著陛下喜怒,迎合心意的,就是姦邪的臣子。」

沒想到,太宗卻斷然拒絕,說道:「流水的清與濁,決定於水源,君主是政令的發出者,好比水的源頭,群臣百姓好比是流水。君主帶頭偽詐而要求臣下行為忠直,就好比水源混濁,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樣,是不合乎道理的。我以誠信治理天下,希望臣屬和百姓都沒有詐欺行為。你的方法雖然很靈驗,我卻絕不能採用。」

這個故事雖小,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所謂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

一個孩子習慣性撒謊,問題往往出在家長的教育上;一個公司的員工經常互相欺騙,弊病一定在於領導層與管理制度;而一個社會造假成風,最後發展到食品、藥品造假危害生命的地步,那麼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呢?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