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運動的領導者--韓愈

2013年09月06日 15:21     評論»

韓愈不顧流俗,力排世俗譏議,作〈師說〉,提倡從師學道。他認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秉竹,圖:柚子

【明心網】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祖籍河北省昌黎縣,有韓昌黎之稱;晚年時,曾經擔任官吏部侍郎,也有韓吏部之稱;謚號為文,所以又稱為韓文公。3歲時父母去世,兄韓會撫養他,后隨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北歸河陽,后遷居宣城。

三次重考
韓愈早年流離困頓,發憤讀書,六經百家的書,無不精曉。20歲赴長安考進士,考了三次,都未及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也沒有成功。在科舉路上韓愈並不順遂,當了三次重考生。
之後,在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被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仍不得志。

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后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韓愈廉潔、耿直、敢講真話,先後與宦官、權要相對抗,因此在仕途的路上始終曲曲折折,他數度被貶至鳥不生蛋的地方,有次更險些被皇上殺頭。後來到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文以載道
韓愈一生,在政治、文學方面都有所建樹,文學是他最大的成就。他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一種浮華而空泛的文體),提出了「復古」的主張。要求恢復先秦、兩漢時期散文的優良傳統,摒棄當時盛行的駢體文章。韓愈帶頭髮起的這場散文改革運動,在文學史上稱作「古文運動」。

韓愈的學識淵博、性格豪爽、善於交際、待人熱情,因此交遊廣闊。像當時的柳宗元、劉禹錫、賈島等,都與他交情深厚。韓愈在國子監任過職,又有很多學生。此外,社會上慕名拜他為師的人也相當多,因此,韓愈在文壇上具相當大的影響力。在他的倡導下,駢體文的地位竟逐漸被「古文」取代了。

韓愈主張「文以載道」,他宗奉儒家一貫的傳統,認為文章在佐助教化,讀古人的典籍,在效法聖賢的長處;寫文章時,應該宣揚聖賢的精神,文以載道,不做毫無補益於社會人群的文章。
 
韓愈的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此外他的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古文鬥士。
韓愈的文學創作
茲僅略舉韓愈的四篇文章,談談他的文學主張與創作:

〈師說〉
這是一篇著名的論說文。唐代的士大夫總是自恃高人一等,輕視道德文章,不學無術,不肯從師學習。韓愈不顧流俗,抨擊社會積習,力排世俗譏議,作〈師說〉,提倡從師學道,主張所謂「師」,就是以人家為師、向人家學習的意思。他認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文章從正面提出了師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從幾個層次,針對當時土大夫中存在的不願以人家為師的錯誤思想,做了有力的批判。

〈論佛骨表〉
元和十四年,唐憲宗迎佛骨入京師,向佛求福,保佑他多做幾年太平天子;長安城為之轟動,國家糜費大量財富,早已盛行的佛教更喧囂一時。所謂佛骨,是藏貯在鳳翔法門寺里的一根傳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指骨,唐朝人說每過三十年必須把它請出來一次,就可「歲豐人泰」。這時憲宗要把它請進京城裡來,還要迎進皇宮,然後送到大寺院,讓官僚百姓供養,這當然是一件勞民傷財的無意義舉動。

皇帝的愚妄舉動,百姓的宗教狂熱,使韓愈的反佛思想再度被激發,為了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皇帝的無上尊嚴,他上諫迎佛骨表,希望皇帝採納忠言,終止佛骨之事。當時身為刑部侍郎,本可對此抱事不關己的態度,然而他竟勇敢地上了這個表來勸諫,當然,掃了憲宗的興,結果不言可喻。憲宗對錶里所說的「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特別生氣,要把韓愈處死,虧得大臣親貴們解救,才免除一死,可是韓愈卻仍難免被貶到八千裡外的潮州當刺史的命運。

〈雜說四〉
韓愈的集子里有四篇『雜說』,最有名為後世所傳誦的就是雜說四首的第四篇。這篇講的是伯樂和千里馬。韓愈博學多能,有遠大的政治報負,一心想要施展才幹,報國利民。韓愈在仕途上一再遭貶,其內心之壓抑、不平,可以想見。他對人才無人賞識,有切膚之痛,他以千里馬自況自喻,借「馬說」一吐為快。

「馬說」的深刻之處,不僅僅是韓愈個人的不平而鳴,文章中從根本上論說封建制度的落後、腐敗,往往使世家大族擁有特權,庸碌無能之輩,憑藉穩固靠山,而享盡榮華富貴;多少英雄豪傑湮沒于荒郊草澤之間;因此韓愈藉「馬說」呼籲發現人材、重用人才、珍惜人才,乃當務之急。

文章借伯樂來譬喻能識拔人材的宰相,借千里馬來譬喻人材,用簡潔的文字,把應該識拔和使用人材的道理講得很清楚,這不僅在古代社會是難能可貴的言論,即使在今天用人唯才的真知灼見也大可借鑒。

〈祭鱷魚文〉
話說韓愈被貶到潮州后,當時潮州百姓正受河中的鱷魚侵擾,民不聊生。韓愈到任以後,便召集地方上名流仕紳,商議除害的辦法,最後韓愈揮筆寫了一篇祭鱷魚文, 投入溪中,加以禱祝,當晚溪中暴風雷電交加,數日之後,溪水乾涸,鱷魚群向西遷徙六百里,自此潮州就沒有鱷魚為患了。

本來溪水改道,鱷魚遷徙,乃自然現象。韓愈因緣際會,為民除害,作了這篇祭鱷魚文,受到潮州人民的推崇與愛戴。這篇祭文表現作者為民除害的精神,流露作者除惡務盡的決心。

文如其人
韓愈提出了「不平則鳴」的觀點,認為社會上有不合理的現象,作家便要把它訴諸筆墨。韓愈認為文章是作家品德的反映,文章乃抒發個人感情,強調個人經歷,對文章有密切的關係。文章要樹立個性,要加強作家的道德修養。所謂「為文養氣」、「文如其人」,從韓愈的諸多文章中,不難窺見韓愈經世致用的自我期許,以及他深沉懇摯的情感。@

(大紀元)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