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和作官道德

2013年09月05日 19:00     評論»

【明心網】新官上任,萬民拭目:是貪是廉?為愚為賢?古代沒有發表施政演說的習慣,長篇文章不方便,從宋代起就開始在官署衙門撰題對聯,以表明自己的官風、心跡、政願等等。一副對聯言簡意深,不但醒目,還可久存,至明代就已多見,到清代則幾乎成了各級官衙普遍的故事了。

南宋有個余某,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有軍政大權。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門自題對聯:一柱擎天頭勢重;十年踏地腳跟牢。

門楣是「靠實功夫」。對聯表明他肩負重任,腳踏實地,以十年為期,治安全蜀的決心和意志。他還設招賢館接待來訪的各界人士,但因事務繁忙,有時需要來訪者略等,便在門上寫了這樣的對聯:老子亦常來侍候;諸公聊復忍斯須。

清代寧波府郡署有一任太守寫過如下的對聯:念厥職非輕,休戚與六邑相關:曰慎,曰清,曰勤敏;求斯心可問,是非唯群言是度:不寬,不猛,不因循。

表示了自己重職守、勤政事、興群言、慎舉措的作風。

古人的作官道德就其要者來說,大約有5項內容。

一曰不貪不賄。

《七修類稿》載明代弘治年間吏部尚書王恕官署門聯為:任於朝者,以饋送及門為恥;任於外者,以苟且入都為羞。

嘉靖年間有位叫錢,要一文,不值一文,難欺吏卒;寬一分,民愛一分,見佑鬼神。

上聯直刺那些愛鑽錢眼的貪官污吏;下聯則說明官愛民與民愛官的關係。

二曰愛民如子。

清代作詩有些名望的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時的署聯為:與百姓有緣,才來斯地;期寸心無愧,不鄙斯民。

他為桂林知府寫的儀門對聯也很有名:此是公門,裹足莫干三尺法;我無私謁,盟心只凜一條冰。

那些想循私舞弊的人見此,免不了要心寒腿軟。

三曰法嚴法慎。

清代古文學家呂璜遭冤獄15年,昭雪後任浙江慶元縣知縣。他的大堂對聯立意是:我不判錯案,你也別錯告人:我也曾為冤枉痛入心來,敢糊塗忘了當日?汝不必逞機謀爭個勝去,看終久害了自家。

清代張鼎任徐州兵備道,統兼軍事、航運、海防,權益極大,他的道署對聯就是要表明自己官心似水。對聯寫得也很藝術:地當黃運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涓都從心上過;官做軍民之主,寬以恩,嚴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來。

四曰克己奉公。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

這是清代趙慎珍桂林府衙對聯。

五曰政績昭然。

清代工部尚書彭元瑞先任浙江督學時,門聯為: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國家期得士,桃李無言。

是表示要多培養人才。樑上國任奉天府丞時署聯是:勉力為之,正人心,原風俗,實惟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訓迪,勿懈功夫。

以端正社會風氣,選拔才識之士為己任。

還有一類比較特別的對聯也很值得介紹。古代地方酷吏有被老百姓趕走或殺死的,群眾會說他們損陰德,咒罵他們無後或子女殘疾。有的對聯就以此為內容作為對自己的警戒。有個叫汪輝祖的就撰寫了如下一聯:官名父母須慈愛;家有兒孫望久長。

清代山東金鄉縣令王玉池這樣提醒自己: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言百姓可欺,當留下兒孫地步;堂上一官稱父母,漫說一官易做,還盡些父母恩情。

這種用對聯權做施政綱領,對建立威信、貫徹政令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清代武承謨任無錫縣令,在接印前一日就懸挂了4副對聯做安民告示。其中衙前照壁上的是:罔違道,罔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

大堂聯為: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干。

這些對聯語露冷鋒,話帶刀音,好人感到快意,歹徒覺著無情,聯語一貼出,「四鄉人皆聚觀」,「時先聲所奪,平日紳衿之出入縣庭者,皆悚息危懼,有避至他省者」。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