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2013年10月27日 11:15     評論»

◎奉臨

【明心網】「秋天」,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是由繁盛轉向衰微;色調由濃綠淡褪成枯黃的一個過渡時令,由秋高氣爽、紅衰翠減漸進到霜風凄緊、滿目蕭索,自然界的變化,反映出人事的代謝,容易使人興發各種感喟。

而「月亮」,不論現代科學對它有多少新的發現和論述,絲毫無損其傳統觀念中的美學意象:晶瑩皎潔的月光,有如女性溫柔婉約的特質;高懸天際,總令人產生絕世出塵的浪漫聯想;陰晴圓缺的變化,更在許多敏感的心靈中,起著微妙的作用。

因此,以「秋天」和「明月」為題材的作品,在我國文學園圃里,俯拾可得;「中秋」將兩種鮮明的情境融於一體,兼具了美麗與哀愁的意味,自然更富有感性上的渲染效果。不僅文學家樂於以詩文歌詠,做為寄情抒懷的對象;就是一般人在月圓時節,也喜好觀月,並沉浸在觀月時的隨想與情境中。

望月的心情,往往因各人際遇的不同而有別,本來是一樁賞心樂事,卻可能「傷心人別有懷抱」,月亮成了睹物傷情的觸媒。歷來懷鄉思親、傷時感懷之作,多不出此緣由。聊舉數例,以供賞玩。

唐朝詩人張九齡寫《自君之出矣》一詩,借十五月圓之後,月亮由圓而缺,月光逐漸黯淡成弦月的變化,來比喻一位閨中婦人在丈夫遠行后,朝暮思念以致日益憔悴的景況。所謂「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把抽象的情思化為具象可見之物,使愁悶變得具體而鮮明,道盡古今多少人的相思之苦。

李白一首《靜夜思》,廣為傳唱,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啟蒙教材,全詩短短二十個字,淺白易懂,不著一個「愁」字,鄉愁已溢於言表;尤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二句,將客居異鄉,望月思歸、夜裡輾轉反側的遊子心境,濃縮成形象生動的一幅剪影,引起廣大共鳴。

盛唐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時,一度身陷長安。某一個月色清朗的夜裡,他思念起遠在鄜州的妻兒,寫下了《月夜》一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作者的高妙之處,在於他不直書胸臆,反而繞從對方立場去揣摩妻子獨自望月的孤寂心境與小兒女不諳世事的天真無邪,想像妻子月下徘徊的孤獨身影,憐惜之情,躍然紙上,更見詩人的想念,細緻而深透。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這是南唐李後主《虞美人》詞的前半闕,充滿亡國之思,是另一種觀月的心情。

一年當中最美好的光景:春花燦爛、秋月皎潔,代表李煜這位「詞中帝王」一生中最繁盛富麗的歲月,可惜一旦成為宋朝王室的禁臠后,彼一時、此一時的處境,形成強烈對比;原本美麗的景象,變成了刺眼的反諷,成了循環往複的煎熬,這位歷史上深具文才卻拙於政事的亡國之君,望月興嘆,倍增傷感,竟留下引來殺機、令後人也為之唏噓的這首絕命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北宋大詞人蘇東坡這首《水調歌頭》,已然成為古今最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代表作,不僅傳達了蘇軾在某年中秋夜對睽違六年之久的弟弟蘇轍的一番思念,流露蘇家兄弟二人間的手足深情;同時也道破普遍世態人情,面對生命中無可避免的悲歡離合,團圓」成為一種奢侈的期待。

「月圓人亦圓」,圓圓滿滿,這是人性普遍的渴求,若迫於現實困境,一時無法圓滿於當下,只好從寬處去想,寄情明月,祈求人長久、平安,那麼即使相隔兩地,彼此仍可心心相連,共賞明月。

在歷代數不清的名篇佳作中,有一首出自於明朝大儒王陽明的《中秋》詩,立意獨特,就在今夕,多少人家歡聚一堂,把酒夜話,共享月圓美好時光的一刻,筆者特別想以這一首詩,和遠方無數難友共勉。

王陽明是明朝理學代表人物,從小立志求做聖賢,在求道悟道的歷程中,一如他的生平遭遇一樣,歷經千迴百轉曲折,後來在宦官劉瑾的加害中,死裡逃生,窮居貴州蠻荒異域龍場驛,惕厲奮勉。度過他一生中最艱難但也是思想臻於成熟的一段寶貴歲月。

王陽明在極度艱困時,曾築一石棺,自我策勉:「吾唯俟命而已」。意思是說,死生有命由天定,人最終最壞的結果,不過一死罷了!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值得恐懼掛礙的事。當他坦然放下生死的時候,隨行的家人、僕役,因不堪當地瘴癘蠱毒之氣的侵襲,病的病、倒的倒下,王陽明反而洒脫自在,砍柴挑水,擔起照顧病弱者的責任,並在動心忍性、千錘百鍊中,澈悟「心即理」與「知行合一」學說,成就了其一代宗師的地位。

《中秋》一詩的內容,反映出一位儒者智慧圓熟的境界,也可做為王陽明人格風範的寫照。詩是這樣寫的:

「去年中秋陰復晴,今年中秋陰復陰;百年好景不多遇,況乃白髮相侵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山河大地擁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

此詩忍不住令我想起今天月色蒙塵的神州大地,想起那塊土地上多少被幽禁在囚牢里的善良百姓,他們為了堅守高貴的「真善忍」信念,在望不盡的漫漫長夜中,經冬歷夏,幾回寒暑,嘗盡世人所無法想像的痛苦折磨。他們對人間的虛實真假,早已識透;年復一年的中秋,恐怕也引不起太多情緒上的憂喜悲歡,這固然是外在險惡的環境所促成,但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是志意高遠的心性實修者,因而能堅此百忍,突破外在重重拘索,心靈層次不斷向上翻越升華所致。

好一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說明了內在自性的光明,照徹上下四方,修鍊者雖身處於暗不見天日的牢籠里,然而他們所散發的潛德幽光,則可表諸天地日月,永遠不是外力所能掩蓋。中秋今夕,謹以此文獻給那廣大的敢於堅持真理的偉大勇士們,我們相信長夜將盡,光焰無際的未來即將展現眼前。@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