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花的故事:是葯是果也是花的「杏」樹(下)

2013年10月27日 7:03     評論»

◎陳運造

【明心網】杏在古代很受人們重視,除了跟教育、祭祀、農耕和醫術等有關以外,在杏花盛開季節里,並且還曾流傳過一些風流浪漫的故事。

談到杏花,我們最常聯想到的是杏花村,由杏花村又會想到酒店,這是因為受了一首詩的影響。

唐朝的大詩人──杜牧,一次在旅途中趕路,正好碰到清明節,天又下著小雨。看到處處都是掃墓祭祖的人,自己卻仍在他鄉奔波,心裏感到十分難受,很想喝點酒解解鄉愁。可是,身在異鄉,又不知道那裡才有,正納悶,迎面來個放牛小孩,便硬著頭皮上前打聽。牧童指著遠遠開滿杏花的村子說:「那邊!」。好不容易找到了酒店,叫來酒菜,幾杯下肚,醺醺然地,便把心中感受寫下來,沒想到竟成為傳誦千古的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事寅上,在杏花煙雨之中,尋歡買醉的人,恐怕在末飲之前,已被眼前美景給陶醉了!何況,杏花白里透著粉紅的花色,自古以來,還被國人當做美人代表,如「杏」臉桃腮、紅「杏」出牆……等以及把唐代大美人──楊貴妃捧為杏月的花神,帶給人無邊春思呢!

楊貴妃,本名楊太真,後來改名楊玉環,原是民間女子,因為被做官的收為義女,帶到長安,才做了唐玄宗第八個兒子──壽王瑁的妃子。不久又被公公玄宗看上,先要她出宮當女道士,再入宮為嬪妃,最後更正式冊封為貴妃。由於善歌舞,性警穎,所以大受玄宗寵愛,她的家人也因此得勢而權貴天下。

到了安祿山造反叛亂,玄宗皇帝帶著她出奔四川,走到馬嵬坡,當龍武將軍陳玄禮軍隊,重重包圍玄宗行宮時,他們以楊貴妃和其從兄楊國忠亂國為由,先殺楊國忠,再要求玄宗腸貴妃自縊。可憐一代艷姬,年僅卅八歲就這樣弔死在路祠旁邊的杏樹上。等到安祿山之亂平定以後,玄宗皇帝趕來準備為她移葬時,楊貴妃已經是肌膚殘盡的一堆白骨,只留下迎風招展的一樹杏花了!

杏,因為和「幸」、「信」同音,所以也常被隱喻為「幸運」和「信用」的意思。
以前有一個名叫趙清獻的人,被派到四川做官,公餘在酒館里作樂,看上一位頭帶杏花的歌妓,非常喜歡,就戲弄她說:「頭上杏花真有幸!」沒想到那位歌妓竟也不甘示弱地朝著他說「枝間梅子豈無媒?」

還有一位名叫崔羅什的才子,年紀輕輕的就被重用,派到一個地方做官,赴任途中,在一處荒郊野外里,遇到紅門粉壁樓閣的住家,出來一位女婢硬邀他去見女主人。崔郎原以公務在身為由加以婉拒,可是最後經不起婢女一再懇求,只好跟著進去。起先他心裏有點怕怕的,可是當見到如花似玉的女主人,並且與之長談以後,卻萌生了感情。離去之前,倆人還交換信物,相約十年以後再見面呢!那裡知道依依不捨地告辭出來、上馬才走幾步,回頭一看竟找不到樓閣,只見一座很大的墳墓留在那兒,心中大驚的崔郎,趕緊下馬祭拜一番。

後來崔郎官愈做愈大,事情一多,漸漸地也就把這事給淡忘了。一直到約定的第十年,他才又猛然想起相約見面的事。然而那時他遠在千里之外,並且公務實在繁忙根本不可能分身前往,心中因此深感不安。一天自己一個人坐在庭院中,吃杏果,又想起十年前的那段奇遇,正陶醉間,門卒忽然進來通報:「女郎來信? 幣膊恢切朔芑故薔毆齲褂ι溝兀桓魴庸濟懷醞昃退懶耍?br> 故事當然可能是後人編造的,不過,卻可以看出古人確把「杏」當成信用的「信」物。

近年來,由於農業專家們的努力,使得原產於溫帶地區的水果,如蘋果、水蜜桃、廿世紀梨……等都能在台灣的中高海拔地區栽種成功,自行生產,可是同居於溫帶植物的杏樹,卻仍然難得一見。看來,董仙杏林勝景,只有等待兩岸統一以後,重返故鄉,才能一睹真面目了。@*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