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的期盼

2013年10月26日 20:40     評論»

◎杭明

【明心網】清朝末年,在浙東山區上虞縣,有一個小鎮叫丁石介,這裏依山傍水,環境幽靜,人傑地靈,是一個非常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小鎮,這裏曾出過秀才和舉人。

有一年的寒冬臘月,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位於小鎮旁邊山腳下一個尼姑庵,整個籠罩在風雪之中。這時一個嬰兒哇哇的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尼姑庵里的尼姑趕緊打開了門,一幕凄慘的景象呈現在眼前,門前一尺厚的雪地上有一個小小的棉薄被,裹著一個看似未滿月的小女嬰,女嬰的整個臉已經凍的通紅,看似已經凍僵了,但女嬰的哭聲卻異常的洪亮,真是一個命格很硬的人呀。是誰這麼狠心在大雪天將孩子拋棄在這兒呢?老尼姑環顧四周,但見空無一人,只有一串深深的腳印延伸到遠方,消失在瀰漫的風雪中。

老尼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事情,起初有點驚慌失措,但很快就將女孩抱到屋裡取暖,尼姑庵里的七八個尼姑也圍攏了過來,大家又激動又恐慌又擔心又好奇,又有點不知所措,尼姑庵里頓時失去了往日的寧靜。大家都從不同的角度猜測,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如此狠心的父母在大雪紛飛的早上將孩子仍在外面,也許小孩的母親有惻隱之心,她並不想讓孩子死,所以將孩子放到了尼姑庵門口,希望尼姑們能救她的孩子或撫養她的孩子。大家議論紛紛,到了傍晚,幾個當家的尼姑經過商定,覺得沒有偶然的事情,這個孩子可能跟她們有緣,就決定收養這個孩子。但是這樣也給她們帶來了很多的不便,這些從來沒有成過家、沒有生過孩子的尼姑們,對她們來說照顧孩子是一個非常新穎的體驗,對外來說也不是非常方便,但她們卻不顧一切的決定了。

時光如梭。一晃十六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嬰兒已經長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文靜樸素典雅,知書達理,又受到了很好的佛學文化的熏陶,按尼姑庵里的規矩,十六歲就必須正式受戒,削髮為尼。

雖然她從小在尼姑庵里長大,對外面的云云大千世界毫不知情,從未涉足,自己的命運是跟這些老尼姑在一起的,受戒是一種自然的形式。但等到老尼姑正式通知她受戒的這一天來到之時,她心裏仍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慌和不情願,冥冥之中有一些人世中的東西在牽著她的心往外走,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心裏悶得慌,必須走到尼姑庵的高牆外,大哭一場,以發泄心中的苦悶和不可名狀的衝動。

於是她走到尼姑庵外的小溪旁,坐在石頭上,一個人低頭痛哭。說來也湊巧,正在這時,鎮上的年輕秀才正在山腳下面溜馬,路過溪邊,聞到哭聲,就順著聲音走了過來,當他看到一個小尼姑模樣的年輕女孩正在哭泣時,就非常驚訝而好奇,出於關心就走上前去問。當他知道小尼姑是為今天的受戒大日來臨而如此傷心的哭泣時,更覺得驚奇,遂反問小尼姑,難道你自己真的不願意受戒出家嗎?假如那樣的話,我可以幫助你離開尼姑庵。因為這家尼姑庵是靠秀才家裡布施的,秀才說話自然方便。小尼姑見有人幫助她,就非常感激,同意這樣做。於是秀才走去跟尼姑庵的主持交談,表明心跡后,主持開始明白小尼姑的世緣未了,既然有人照顧她,也就順其自然的同意了。臨走時,秀才送給庵里200兩銀子,謝過主持后,就把姑娘帶回了家。

當時秀才已經有了家室,不便讓尼姑留在家裡,就想給她找個婆家。正好秀才的未婚表哥住在離這裏五十里遠的山區,也是當地有一定財產家業的富戶,家中只有老母及弟弟。表哥的母親也就是秀才的姑媽正在為兒子找不到媳婦而著急呢。秀才就跟他們商量,告訴他們姑娘的來歷,自己想做這個媒,姑媽和表哥聽了自然非常高興。於是隔日秀才讓姑娘坐著轎,自己騎馬隨後跟隨,來送姑娘與表哥成親。真是好事一樁,小尼姑總算有了家,有了丈夫,有了婆婆和小叔,小日子過得非常好,小夫妻恩愛有加,卿卿我我,真正過了幾年人世間幸福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年輕丈夫突然得暴病而去,留下了年輕漂亮的媳婦。她整日哭泣,悲痛欲絕,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命運是如此的悲慘,幸福時光竟這麼短暫,她恨不得隨年輕的丈夫而去,但她的理智又告訴她,她不能這樣做,年邁的婆婆,未婚的小叔,都需要她關心照顧。所以她決定終身守寡,伺候婆婆,照顧小叔。

但人的命運並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不久,更大的厄運降臨到了她的身上。有一天婆婆和小叔對她說,你丈夫去世已經一年多了,你也從未出門散過心,今天鄰近小鎮有人來演紹興戲,你可以出去一兩天看看戲,散散心,在那裡會一會我們家裡的親戚,她覺得也好,就同意出去看一看。於是小叔叫來了本村的四個小夥子抬著轎子,把她送去看戲。哪知道,走到半路,抬轎的人叫了一聲大嫂后,叫她下來,換一頂轎子。當她看到四個陌生人旁邊停著一個轎子,她覺得很驚異,連忙問村裡人為什麼換轎子呢,村裡人說我們也不知道,這是你婆婆和小叔交代的事,說完后,他們頭也不回的抬著空轎子回村了。可憐的婦人,她還沒有醒悟過來時,陌生人已經把她抬上了轎,她哭得死去活來,大喊我要回家,堅決要從轎子里跳出來,最後陌生人大聲告訴她,你已經回不了家了,是你的婆婆和小叔把你賣了。當她聽到被敬愛的婆婆和自己極其疼愛的小叔賣掉的時候,她暈倒了,昏死了過去,她實在接受不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等她醒過來時,她已經在一個陌生的房子里,一個陌生的男人坐在身邊。這個男人是做小生意的,剛剛死了老婆,有三個小孩,她娶老婆是為了讓她來照看這幾個年幼的孩子。可憐的她不能接受這樣的劇變,她有家有她的房產,還有她的山地梯田,這些都是疼愛他的過世的丈夫留給她的。她請人通知她的婆婆和小叔,如讓她嫁給這個男人,必須答應她兩個條件,一是她永遠是丈夫的人,婆婆、小叔永遠是她的親人,每年清明節她要回來祭典她的丈夫,死後也要葬在同一墳墓。今後小叔結婚後如生子,則希望將兒子過繼給她,叫她一聲媽,她心裏也就滿足了。婆婆和小叔同意了,於是她成了這個陌生男人的媳婦。

往後的日子,她相夫教子,撫養三個孩子,勤儉持家,但每當清明節的時候,她總是坐著轎子,帶著很多的祭品,來到婆婆家,在她心愛的丈夫墳前,燒很多紙錢,還念佛經超渡她的丈夫,在山邊的墳前坐上一天,自言自語著一些只有她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婆婆沒死以前,也會陪著她,但婆婆死了以後,她只有自己孤苦伶仃的來,孤苦伶仃的去。後來小叔子娶了媳婦,生了兒子,果真認她做母親,她高興至極。當孩子滿月的那一天,她大辦宴席一百桌以上,請村裡的老老少少都來祝賀,祝賀她終於有了後代。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一晃又是二十年過去了,兒子長大娶了媳婦去省城工作,臨走的那一天,她花了一個多月親手綉成了一個雙人枕頭套,上面五彩的金雞鳳凰配著盛開的牡丹,栩栩如生,大方又富貴,色彩鮮艷,美不勝收,真是把她的愛及心都綉在了裏面。她把兒子及媳婦叫到身邊,你們現在出遠門了,帶著她,每晚睡覺前看到她就會想到娘,娘等著你們。

一晃又是十幾年過去了,她只看到過兒子回來幾次,但xx黨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她兒子被迫害,在省城關牛棚遊街,經歷了殘酷折磨,老母親盼了幾年沒有見到兒子,眼淚都哭幹了。有一天早晨,她起來曬穀子,她看到村口走進了十來個人,問她要水喝。其中一個中年人眼睛被布條矇著,問她這個村莊的名字是什麼。當她告訴他村莊的名字時,被矇著眼睛的人,就喊著,我的娘,跪在老太太面前。老太太聽到叫娘的聲音時,就認出來了,這個喊娘的人是她日夜想念的兒子。老太太抱著兒子的頭老淚縱橫,不知道兒子犯了什麼法,被矇著眼睛,被人押著。兒子告訴她,這叫做文化大革命的運動,叫母親不要太傷心,兒子會回來的。

命運就是這麼折磨人,老太太一直活到一百歲,兒子卻再也沒有回去過。老太太臨死也沒有見到她心愛的兒子,實現她的夢想,一生的盼望成了泡影。

人世間就象一台連續劇,大家恩恩怨怨,不同的時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報了恩,受了怨,劇一終,大家便各奔東西。善待跟你有恩有怨的每一個人,利用好每一個人的角色,體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榮辱貴賤,明了其中的理,體味其中的道,世間煙雲一過,回頭一看,你已成了明了世間的高人……

(正見網)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