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與大陸父母的對話(二)

2013年10月26日 1:42     評論»

◎心白

【明心網】父母來美小住,我與他們之間有過幾次饒有意味的對話,下面是其中一例。題目很大,筆者的水平有限。所以本文的目的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激發更深刻更精僻的觀點。

「強者與弱者」

一次帶父母出遊,途經一個大規模的動物公墓,見到那醒目的Animal Cemetery的牌子,我特意減慢車速,讓兩老看清墓園裡隨處可見的鮮花,密集而整齊的墓碑,以及三三兩兩在墓碑前靜立沉思的人們。父親疑惑了:「來美國后,我最不理解這裏人們對動物過於關愛的行為。新聞中常報導動物保護組織的人士因動物被捕殺而舉行抗議集會。為什麼美國人這麼把動物當回事呢?」

「我覺得,這實際上體現了一個文明社會裡強者對弱者的慈悲和保護。」我一邊開著車,一邊在腦子裡遣詞造句,力求使自己的回答能為父母理解。「您想啊,人乃萬物之靈,尤其是掌握了現代科技的人類,對那沒有思想、沒有智慧、沒有創造力的動物,取我所用,生殺予奪,有何不能呢?弱肉強食是動物的本性,但掌握了文明、具備了理性、懂得了慈悲的人卻不會選擇這麼做,而是儘力所為,讓動物在其生態環境里自然生長,不受人類強力的干擾。對於濫殺動物以獲暴利的行為當然會加以指責。」說到這裏,我想到在網上曾讀到一篇關於中國一個養熊場的報導。想起那取熊膽以及黑熊被迫自殘的慘烈殘酷,我不禁嘆了口氣。

父親沉吟片刻,說道:「你講得有道理。我想,這人和動物的關係也可引申到人類社會裡強者與弱者的關係。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不僅在於其才華成就,更在於那顆悲世憫人的心。一個人,靠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發財致富,成就了一番事業,如果還能將眼光波及到周遭不幸的人群,為改善他們的生活盡分心力,這種成功者就真會為世人所敬仰了。」

母親說:「現在的中國社會流行一種想法,好像那些社會底層的人,那些老實巴交的農民和勉強度日的下崗工人,之所以混得不好,是他們自己沒本事、沒出息。實際上他們得到過什麼機會呢?」媽媽重重地嘆了口氣。

我說:「中國向來是成者王敗者寇。太多的對功名、對權勢的追逐,太少的對人本身、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弱者在強者眼裡無尊嚴可言。如今的貧富懸殊,且不說那些成功的強者有多少是靠自己的真本領發跡,而落魄的弱者又有多少是因為機會不均等造成的,只說這強者與弱者的對立本身就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一個社會如果缺乏對弱者的關注和關懷,缺乏一個有效率的社會福利保險機制,終究會動蕩失衡。弱者會孤注一擲、挺而走險,強者處心積慮積累的財富也不會得到保障,終將消逝于旦夕之間。更聰明的強者會設法將財富轉移到國外,可若大的中國,除了貧窮、不平等,以及由這貧窮、不平等產生的弱者,又會剩下什麼呢?」

沒有人接我的話,車內一片沉寂。

(轉自「中國事務」)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