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荷禪韻

2013年10月25日 15:12     評論»

◎東方曉

【明心網】少花的冬日,偶遇一個難得的無霧好天氣,便挎上相機到城西荷塘拍殘荷。夕陽餘輝中,老荷枯枝如鐵,殘葉似旗,在凜冽的寒風中無言地挺立著。

塘埂上凝望,枝枝殘荷在逆光的映襯下,形成簡潔明快、卓有意趣的抽象線條,在寒水中呈現出多姿的素描畫面。

沿著塘堰邊走邊瞧,慘淡夕陽透視中的枯枝殘葉,在微皺的水面投下冷峻而幽寂的顫影。它們或相攜而立,或虯曲水面,或躬身水中。此時的荷,香消芙蓉,露冷蓮房。已沒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嬌娜,也沒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燦爛,只有「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凄清,「菡萏香消翠葉殘」的悲壯。

塘中挺立的殘荷,各自紛呈出抗爭的生命,映射出一個個無畏的人生。

我悚然,我震驚,眼中禁不住沁出悲涼的淚水。不知是因風所致,還是緣於心中那份催心折骨的痛楚。幾乎沒有構思,沒有選擇,我端穩相機,目之所及,情之所至,任憑當時真情實感的奔涌,頻頻「咔嚓」。取景器里,掀起一陣陣情感的漣漪;快門聲里,鳴響一聲聲生命的禮讚。

寒水映枯枝,冷風搖殘葉。在這雨打霜欺的嚴冬,我覺得荷又成一大境界,其生命在冬日得到升華。死去的只是皎白酡紅的花和擎雨迎風的葉,不死的是荷!一種神聖的空靈意象,猶如火中再生的鳳凰。韶華逝去,神韻猶存,廟宇傾塌,神明長在,在堅韌的殘枝和幽寂的倒影構成的抽象組合中,在大自然蘊藉的頑強的生命面前,我感到了荷的永恆。

回味禪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又有新悟。再看殘荷,哪能再說是荷?!

儘管身居鬧市,就職官場,渴望的不就是淡泊的生活?!艱辛與拼搏我不願多說,只有伴著鍵盤的彈奏、熒屏的閃爍、筆墨的耕耘,將那些失眠與流淚的夜晚,幻化成一幅如數九寒天荷塘中簡潔悲愴的風景,在心中紀念。

在我身心疲憊之時,注目殘荷,想起那些已慢慢遠去的故事,看荷那一如既往地靜若止水,安寧平和,似在讓人也滌盪污濁,平靜與輕鬆,在勇敢直面酷寒隨遇而安的超然中,把疲憊煩惱淡去。

佛家認為,茫茫人世不外乎苦集之場。人的一張臉,眉毛是草字頭,鼻眼成個十字,嘴是口字,集合便是一個「苦」。

故人生常在苦難中經受煎熬。而人生的理想境界,不是權重如山的花冠,不是腰纏萬貫的富貴,而是把儒家的忍耐與道家的淡泊融為一體的心靈。平淡而深刻,充滿禪的意味。

注目殘荷,良久凝望,感觸多多。溫暖與嚴寒,寂寞與吶喊,抗爭與沉默,否極與泰來……在一定條件下是會相互轉化的。禪語道:佛為不二法門,永恆即是此刻。面對殘荷,我想說:世俗的日子,日日年年,辛勞即是休閑,痛苦即是快樂,此刻即是永恆。

如今,現代工商社會帶來的浮躁之氣,幾乎充盈了我們所有的生活罅隙 ,要尋找「世外桃源」似已不可得。此時此刻,靜心注目殘荷,用心感受殘荷,專心拍攝殘荷,或許能使我們浮躁繁雜的心靜下來,使人們領悟到快樂與平靜,必須穿越所有的患得患失才能靠近我們。

須知煩惱處,悟得即菩提 。佛典中「菩提 」一詞代表智慧、悟性、緣份、平常心,以及隨之而來的豁然大度的明凈心緒。這種心緒,與現代人在「名利」面前容易滋生的壓迫感和焦慮感,恰成鮮明的對照。

境由心造,有平常心才有清涼地。禪宗書中馬祖說:「平常心是道。」我得道了嗎?就讓我在清寒的荷塘邊打坐修鍊一千年吧!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