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是怎麽發明的?

2016年10月19日 13:16     評論»

來源: 未解之謎網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是把文字或圖畫原稿印刷成書籍的一種技術。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雕版印刷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印刷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活字印刷術是畢昇在雕版印刷失誤時發明的,讓我們看看它的由來吧!

畢昇從十幾歲就開始在杭州一家書坊當學徒,經過幾年的努力,已成為一名具有嫻熟雕版印刷技術的印刷工人。雕版費時費工,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怎樣克服雕版印刷的弊端,是當時人們極為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畢昇整天苦苦琢磨的事情。

有一天,畢昇在書坊里工作了整整一天,眼看一整塊書版就要刻成了,可一不留心,刻壞了一個字。他嘆了一口氣:??「今天一天的功夫算是白費了。??」可是他實在捨不得扔掉這塊書版再重新刻。他坐在書版面前考慮補救的方法。他先將刻壞的字用刀削去,在這塊地方挖一個小方孔,再做成一與小方孔大小吻合的小木片,用膠粘在小方孔里,在上面刻好需要的字。

由於他技術好,補得天衣無縫。這件事對畢昇啟發很大,由此他聯想到那一個個活動的印章,再看看面前的雕版。他想,如果把書版上那些不能活動的字分割開來,讓它們變成一個個可以活動的單個的字,就像一個個的小印章一樣,每個小印章上刻一個字,印一本書,需要用什麽字,就選什麽字。印刷書籍時,再把這些單個字排成像雕版印刷的書版一樣的一整塊版。一本書印完後,活動的單個字可以抓下來,印下一本書時還能再用。這樣一來,豈不是既節省了材料,減少了刻字工匠們的勞動,又縮短了印書時間嗎?

想到這裏,畢昇心中豁然開朗,他開始著手製造單個的字。他先用木材作為製造活字的材料。由於木塊的紋理疏密不勻,伸縮性很大,失敗了。他又實驗了好幾種材料,也不行。後來,他受到燒制陶瓷的啟發,選定了一種黏性很大、非常細軟的膠泥,並用這種膠泥做成了一些泥活字。經過八九年的不懈努力,畢昇終於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關鍵詞: 活字印刷術印刷術四大發明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