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人類史前文化的見證─巨石建築

2015年03月19日 8:38     評論»

來源: 正見新聞

大金字塔

地球上大量的巨石建築群證明史前文明的存在。這些巨石建築特點是非常高大宏偉,用非常龐大的石塊砌築而成,而且拼接得非常完美。而這些巨石要用現代化的機器才能搬運,有的甚至連現代化的工具都無能為力。這些建築中往往都運用了十分精確的知識。建築物的三維尺度、角度和某些天體精密對應,蘊涵著很深的內涵。

比如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由230萬塊巨石組成,平均每塊重達2.5噸,最大的達250噸。其幾何尺寸十分精確,其四個面正對著東南西北,其高度乘以109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乘以43200倍恰好等於北極極點到赤道平面的距離,其周長乘以43200倍恰好等於地球赤道的周長。其選址恰好在地球子午線上,金字塔內的小孔正對著天狼星 。另外,法國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金字塔的石頭很可能是人工澆築出來的。

獅身人面像

基沙高原的獅身人面像,正對著東方,經最新天文分析和地質分析,其建築年代可能要比考古學家早先的估計要久遠的多。美國有一位地質學教授說,獅身人面像的身體受到的侵蝕似乎不是風沙造成的,風沙造成的侵蝕應該為水平、銳利的,而獅身人面像的侵蝕邊緣比較圓鈍,呈蜿蜒彎曲向下的波浪狀,有的侵蝕痕迹很深,最深達2米。另外上部侵蝕的比較厲害,下部侵蝕程度沒這麽高。這是典型的雨水侵蝕痕迹 。而獅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000多年,其餘時間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於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風沙侵蝕的話,那麽同時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築,也應該受到同樣程度的侵蝕,然而古王朝時代的建築中沒有一個有獅身人面像受侵蝕的程度嚴重。而從公元前3000年以來,基沙高原上一直沒有足夠造成獅身人面像侵蝕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釋這些痕迹是很久遠以前、基沙高原上雨水多、溫度高時的時代殘留下來的。另外根據天文學計算,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8810年左右,地球上每年春分時太陽正好以獅子座為背景升上東方的天空,此時獅身人面像正好對著獅子座。根據以上分析,考古學家推測獅身人面像很可能建於一萬多年前。

蒂亞瓦納科文化遺址

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與秘魯交界處的蒂亞瓦納科(Tiahuanaco)文化遺址位於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距離的的喀喀湖不遠,是由重達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巨石嚴密砌成。考古學家還在巨石的縫隙中發現了一些小金屬釘,其作用是固定石頭,據推測,這些金屬釘是把金屬熔化后再倒入鑿出來石頭模子中製成的。可能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整塊岩石鑿成的石門,它矗立在長30英尺、寬15英尺、厚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門是用同一塊岩石雕鑿而成的。在蒂亞瓦納科古城的太陽門上雕刻有1萬2千年前滅絕的古生物「居維象亞科」(跟現在的大象類似)和同期滅絕的劍齒獸。太陽門上還雕刻有既繁複又精確的天文曆法。在蒂亞瓦納科遺址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貝殼、飛魚化石,顯示它過去曾是一個港口,擁有完善的船塢和碼頭,其中有一座龐大的碼頭可供數百艘船舶同時裝卸貨物使用。而建造這座碼頭所用的石塊每塊大致在100~150噸之間,最大的達440噸。一位畢生研究蒂亞瓦納科文化的玻利維亞學者用天文黃赤交角推算,該古城可能建於1萬7千年前。

薩克塞華曼城堡

在南美州安第斯山區印加國首都庫茲科北郊有一古老的薩克塞華曼城堡,由重量超過100多噸的巨石堆砌、精緻雕鑿而成,其中有一塊巨石高達28英尺,估計重達360噸(相當於500輛家用轎車)。位於古巴比倫遺址的、建於5000年前的巴比通天塔,長寬各91米,用巨石砌成,共七層,高達上百米。在英國西南索.爾茲巴尼平原,豎立著高大的巨石圍欄,一般認為已有4000年的歷史,其中巧妙地隱含了很多天文知識。

大辛巴威石頭城

非洲辛巴威舉世著名的大辛巴威石頭城都是用重達幾十噸、甚至數百噸的巨石嚴密砌成,而採石場在數公里之外。非洲衣索比亞古都阿克蘇姆城遺址上,豎立著高達35米、重達二三百噸的摩天樓狀石柱。在黎巴嫩地區的古城巴爾拜克廢墟中有一座神殿,每塊巨石的質量達1200噸,而此神殿離採石場800多米遠。在印度一座名叫「黑色巴格達」的寺院高達75米,其屋頂是用重達2000多噸的石板做成的。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亞歷山大里亞大燈塔,是一座聳立在大海上高達150多米、原高為16層的巨大白色大理石建築。而現代人類直到20世紀以後才掌握了這種高大建築物所必需的建築技術。

類似這樣的巨石建築世界上還有很多。傳統觀點認為現代人類出現文明最多也不過幾千年歷史,幾千年前的人類還處在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怎麽會有如此高的科技水平呢?幾千、幾萬年前怎麽會有如此高度的人類文明呢?顯而易見,這些巨石建築只能歸結為史前人類的文明遺迹,它們是人類史前文化的見證。

關鍵字: 史前巨石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