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真實?傳奇科幻小說家菲利浦·狄克

2014年12月13日 10:15     評論»

2014-02-09 12:25

來源: 騰訊科技

像菲利浦·狄克(Philip K. Dick)這麽傳奇的科幻小說家很少見。他1982年去世,年僅53歲,一生創作了44部中長篇小說和 121部短篇小說。

但說他「傳奇」並不僅僅是因為他著作等身,也是因為他很容易陷入幻覺、妄思和偏執多疑。他甚至還有過類似宗教體驗的經歷,從中了解到兒子具有致命的先天缺陷。他把這些線索告訴醫生之後,醫生才成功地挽救了他兒子的生命。

在科幻小說家生涯中,狄克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不過後來好萊塢看中了他的作品,把它們改編成了知名電影,比如《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命運規劃局》(The Adjustment Bureau)。難怪很多人都認為狄克是好萊塢科幻題材電影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

何為真?何為假?

狄克的作品涉及各種各樣的主題,但它們一遍又一遍詢問同一個問題: 我們怎麽知道何為真、何為假呢?

如今的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虛擬,「真實」(real)很容易受到「不真實」(not-real)的侵襲。比特幣的風行,讓大家對錢包里的紙鈔產生了疑問。人們的日常溝通日益發生在1和0的世界里,通過電子郵件而不是有形的筆和紙進行。這種類型的張力充滿了狄克的工作和生活。

在狄克構想的未來,技術不會受到人性的控制,而他不喜歡那樣的未來。

有一部名為《科幻小說的先知》(Prophets of Science Fiction)的紀錄片,介紹了狄克的作品,以及他所預言的、讓他自己感到恐懼的技術。

盜竊事件

有一天狄克回到家,發現他的房子被盜賊光顧過了。房間里一團糟,有人撬開了他的保險箱,裏面裝著一大堆手稿和文件。

狄克寫過大量關於、 陰謀和濫用技術的內容。當然,那些都是小說情節,但是這起盜竊事件加重了他的疑心病——他正走在「太接近」的道路上嗎?

這件事讓狄克產生了一種心態——何為真?何為假?我們如何區分真假?這種心態後來瀰漫在狄克的作品中。

狄克在《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探討了這個問題。即使你沒聽說過這本書,你可能也看過由它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

在這部電影中,男主角瑞克?戴克(Rick Deckard)是一個追殺仿生機器人的「銀翼殺手」。仿生機器人跟真人幾乎一模一樣,唯有通過「移情測試」來區別。

恐怖谷理論

在機器人技術中,有一個著名的「恐怖谷理論」(The uncanny valley),它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至到了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之反感。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讓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讓人有面對行屍走肉的感覺。可是,當機器人的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亦會變回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現在,從醫療到科考的各個領域,人們都已經在製作機器人了。

真正的你?

現在我們來問菲利浦·狄克的另一個問題——你怎麽知道你是真正的你呢?

在狄克的短篇小說《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改編的電影《全面回憶》中,男主角道格拉斯?奎德(Douglas Quaid)就分不清自己是假裝成特工的普通人,還是假裝成普通人的秘密特工。

在《少數派報告》中,「先知」能偵察出人的犯罪企圖,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就已經被犯罪預防組織的逮捕並獲刑。但這一次,預防犯罪組織的一名主管約翰?安德頓 (John Anderton)卻被派去逮捕他自己!

這個故事提出的監視和方面的問題,眼下也正因為「門」事件受到追問。

雖然我們沒有「先知」,但跨國執法部門使用統計和數學模型來預測罪行將在何時何發生。有些地方把犯罪率下降了30%的成果歸功於這種做法。

當然,你可以單純地享受閱讀狄克的作品帶來的快樂。但是這些作品幫助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如何跟技術交互,以及技術如何跟我們進行交互。

關鍵字: 科幻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