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由鳥類大腦質疑進化論

2024年01月16日 14:01     評論»

文:曉歷

由美國國家衛生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贊助的一項研究表明,鳥類大腦的發達程度與哺乳動物類似。

29名神經科學專家認為,現有關於鳥類與哺乳動物的理論已經過時。新觀點發表在二零零五年二月的《神經科學綜述》(NatureReviewsNeuroscience)上。科學家們發現鴿子能區分不同種類的油畫作品;烏鴉能製作有用的工具,還能將此技能傳授給其它的鳥;鸚鵡不僅能夠學習人類的詞彙,還能用它來與人溝通。

科學家們在論文中寫道,人們原以為鳥類大腦比哺乳動物大腦原始。這種認識已有100年的歷史。「這些不正確的,以進化論為基點的,用於描述哺乳動物大腦的理論在整個20世紀廣泛使用。這嚴重影響了科學新發現的交流與發展。」

報導中說,目前的命名方法是由十九世紀的路德維希・艾丁格(LudwigEdinger)提出的。該理論認為生物是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進化的。因此,在對待鳥類大腦與哺乳動物大腦上,它存在著完全不同的稱呼。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美國杜克大學的神經學家埃里希・賈維斯(ErichJarvis)表示,這項研究否認了大腦是分階段進化的觀點。鳥類大腦中一向被稱為「原始」的區域,實際上具備著複雜的、和哺乳動物大腦類似的處理功能。

讓進化論無法「直立行走」的三大漏洞

進化論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在提出時膽膽突突。科學家也發現進化論其實漏洞百出,其中三個疑問足以讓這一假說破產。

1.生命起源問題

進化論指出生物是在一代代中不斷地依據環境條件發生不同的進化,由於環境的不同,因此有了不同的生物,但我們卻有著同一祖先。那麼這個祖先到底是什麼呢?100年來,人們對於這個問題爭議不休。

科學家米勒進行了模擬實驗並根據實驗過程和結果認為,由於地球早期雷電提供能量形成的有機物經過不斷地發

展形成了有機多分子,這些分子會自主聚集形成團聚體並具有繁殖、生長等生命現象,進而慢慢形成了單細胞。

雖然這個實驗看起來頗具道理,但形成足夠的有機物非常困難,實際成功概率很低且非常難實現。

2.找不到物種過渡性證據

按照進化論學說,生物演化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但通過研究地層和化石發現,伴隨著一些生物的衰退和滅亡,是另一些生物的出現和興盛。例如,發生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以恐龍為代表的大型動物的滅絕,迎來了哺乳動物的大發展。迄今都無法找到足夠多的生物進化的過渡化石。僅此一點,進化論神話即告破功。

這種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無法解釋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突然在2000多萬年內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生命,它們不約而同地迅速起源,形成了多種門類動物同時共生的繁榮景象。該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而在早期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沒有找到其明顯的祖先化石的現象,這種大規模的生物種類增長顯然與達爾文認為的生物是經過漫長進化的理論大相逕庭。

另一方面據進化論推測,人類大約誕生於180萬年前。1968年,三葉蟲腳印化石在美國被邁斯特(WilliamJ.Meister)發現。地質學家戴維斯(LelandJ.Davis)詳細考察了該地區的地質情況后證實,發現化石的地方毫無疑問是寒武紀的岩石。

三葉蟲是距今5.6億年前寒武紀出現的遠古動物,在距今2.4億年前的二疊紀完全滅絕。化石說明人類和三葉蟲曾經同時生活在一個時期。化石的發現和進化論理論產生了嚴重的衝突。

3.缺乏遺傳學證據

進化論沒有從遺傳角度進行考證,僅從個體方面講述了局部。有人說達爾文時生物工程還沒出現。但即便按照現代生物細胞學觀點,基因突變並不是生物進化導致的,恰恰相反,多數情況是基因衰敗,被淘汰的情況下才產生的。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