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咬指痛心浅谈心灵感应

2013年08月08日 11:26     评论»

古语有云:“心有灵犀一点通”,用现代的白话讲就是知心的人之间能够进行心灵沟通,互相了解。

心灵感应存不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或者说是在什么条件下会发挥出来?心灵感应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他最得意的弟子叫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在家里找不到可以招待客人的东西,急得不知所措。情急之下想起了在山上打柴的儿子,边想边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在山上忽然觉得阵阵心疼,担心母亲会出什么事,便背着柴急忙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你快想办法弄些吃的招待客人”。曾参于是接见客人,接着想办法招待客人。

后来曾子随孔子到楚国去游学,一百多天还没有回来。母亲几乎是日日思念,夜夜睡不着觉。这天夜里她做了一个噩梦,更担心儿子会出什么意外。天还没亮就跑出门外朝南方眺望,简直是望眼欲穿也不见儿子的踪影。急得她用牙齿狠狠咬自己的中指。曾子正在用功的背书,忽然一阵心痛,马上断定是母亲在担心自己、想念自己。所以急匆匆去拜见孔子,请假回家去探望母亲。曾子风尘仆仆的赶到家中,见母亲因想念自己已卧病在床,曾子含着热泪安慰母亲、问候母亲。母亲见儿子平安回来,简直喜出望外,病体也逐渐康复。

由上述的典故可以得知,心灵传感常发生在相互关心,熟悉的人之间,特别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或者说是发生在互相了解很深的人之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转自《正见网》

发稿:2012年10月31日    更新:2012年11月1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