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张三丰 武当创绝学

2016年10月04日 17:26     评论»

来源: 

为找寻超越生死的大法正道,抛家舍业,历经三十五年辛苦,足迹踏遍名山古刹,於古稀之年方闻大道。张三丰体会修道之艰辛,发大慈悲心,创拳。太极者,万物之母,张三丰的太极拳内含大道天机,能逾越万物,直通神域。

太极拳一上来就打破人的千百年形成的观念,眼见不为实。太极拳动作缓、慢、圆,看上去发拳、发掌都很慢,可是却能先打到看上去发拳、发掌很快的对方。太极拳的一招一式皆有玄机,所以人这边无论怎麽快也没有他另外空间的手快。张三丰在古稀之年“以单丁杀贼百余”显非以力胜,太极拳让人认识到人眼所见的局限:快与慢概念,静与动概念,大与小概念,皆非是真。真正的力量较对人眼看不见,而他同时同地存在着,古人称之为内功、内力。真正的功夫由内来,太极拳开内家功夫先河,精妙绝伦。

一、独步天下

中华历史的五千年大戏,武被灌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兵徵天下的岁月里,多少英武豪杰尽显风流,要想有一身好武艺,要非凡的体力。武艺超群的多是秉承天赋,如西楚霸王项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史记?项羽本纪》),抗金英雄岳飞“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宋史?岳飞传》)。

到张三丰时期,已经形成多种门派,在中土广为流传,名扬天下的少林寺内就流传着各种有着悠久历史武术门派,因十三棍僧救唐王,使少林武术广为弘扬。其中少林拳,行拳要劲力迅猛,势大招沉,犹如狂风骤起,暴雨顷至,只见拳脚似箭,但闻风声呼呼。

明末清初黄宗羲在《南墓志铭》中说:“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於宋之张三丰。”少林拳以其行拳勇猛而扬名天下,主要用於搏斗,实战中也是以勇猛取胜。有一种称作内家拳,与少林拳截然不同,根本不用出拳,“以静制动”,侵犯者一想出手,自己就扑倒在地,由宋代的张三丰传出。

《张三丰全集》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三丰之後,有关中人王宗,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於浙东。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着者,靳人也。”

张三丰离开武当山,太极拳流入民间,二百年後,始有文字记载张三丰创内家拳。王征南是内家拳的一个传人,晚年结识黄宗羲,成为好友,他一生收徒极严,内家拳的真髓只授予了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黄百家在《内拳家法》中说,张三丰精通少林功夫,创造一种与少林拳截然相反的拳法,名为内家,“得其一二者,足以胜少林”。於是,武学始有内家、外家之分,外家首推少林,内家尊崇武当。

“张三丰既精於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足以胜少林。”(清黄百家《内拳家法》)

清嘉靖间《宁波府志》记载张松溪武功神奇,自言其法起於张三丰。

张松溪为人谦恭谨慎,像个儒生,身材瘦弱,好像衣服都撑不起来,有人知他有异能,每邀他一试,他总是谦让退避。当时少林僧以少林拳勇猛而闻名天下,赶上有日本强盗,地方官府召集少林僧打击日本强盗。少林僧听说张松溪,求见,松溪隐而不见。一次,松溪看见诸僧习武,忍不住笑了出来,少林僧知道他是张松溪,於是要求比武。松溪一看躲不过,曰:“一定要比,要有乡吏作证,约定死不追究。”少林僧同意,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一个飞脚踢来,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导弹陨空堕下楼,奄奄一息。众僧惊骇之余,甘拜下风。

张松溪家乡的人多习武,年轻人总想和张松溪比试。一次几个年轻人把松溪关到城中一个地方,拜曰:“今天你进退无所,一定要和我们比试一下。”松溪不得已,让他们把几个数百斤大石垒在一起,他们很吃力地把三个大石垒起。松溪说:我是一个无用的七十岁老人,让你们见笑了。说着举左手侧而劈之,三石皆分为两,其奇异如此。

另一人是王征南。王征南为人机警,得太极拳之後,绝不露圭角,如果不是非常的困境绝不发掌。《王征南墓志铭》记述他用太极拳退敌的两个故事。

王征南早年从军,一次夜出侦察,被敌方守兵抓捕,反绑在一个廊柱上,数十人守着他,征南捡了一块碎瓷偷偷将绳子割断,从怀中掏出银两望空而掷,乘看守的人去争抢,征南逃出,数十看守急忙追之,结果,都自己匍匐在地上起不来。

又有一次,王征南独自夜出,遇营兵七八人,他们抓住王征南让他背重物,征南苦苦哀求免去,营兵不听。征南走到桥上,扔掉背上重物,营兵拿刀想砍征南,征南徒手,营兵突然自己仆倒在地,刀也铿锵落地。王征南最後把他们的刀扔到井中,营兵取刀的时候,王征南已跑远了。

王征南的技艺独传黄宗羲之子黄百家,黄百家却没找到好徒弟传下去,哭泣道:我辜负征南先生的技艺,此术已成《广陵散》矣!

二、梦玄帝,武当创绝学

《王征南墓志铭》记载,张三丰“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玄帝便是玄天,也就是在武当修道的真武大帝。据道书,玄天上帝为原始化身、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世为太始真人;中三皇时,下世为太乙真人;至黄帝时,下世为玄天上帝。古书记载,真武大帝为净乐国王及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於王宫。後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昇天。

《玄天上帝启圣录》说真武道成升天,又到下界,“七日之中,天下妖魔,尽皆收断。人鬼分离,冤魂解散,逝魄超升”。又“玄帝千变万化,为主教宗师。分身降世,济物度人,无边无量。洞天福地,无不显灵。感应事蹟,简册难穷。”《玄天上帝启圣录?神将教法》讲述乾兴二年(公元1023年),黔州张孝宁的父亲供养真武,凡事求签乃行,件件灵感。孝宁效仿父亲也供养真武,专诚不违。一次朝廷比武选拔武将,孝宁夜里梦到“真武殿下河魁神将,亲教枪法弓马事艺,顿然神悟”。孝宁取得比武第一名,後授瀛州防御使。

自古道家有习武的传统,有许多修道之人习武,内外兼修。然而道家讲清静、无为,旨在返本归真,视武术为“不急之末学”,也就是备而不用,历来均少记载。加上修道之人多远离世俗,其武功、绝技不耀於世间;而道家武功的功法与丹法、道法为一体,多以口传心授,故鲜为世人知晓。因此对於常人来说,道家武术如同麟角凤距一样珍贵。

玄天上帝授命张三丰创太极拳,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当今内家武术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其功理和功法,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没有一个超出张三丰的太极拳理论。

三、运太极,万化生於身

道家太极学说渊源流长,太极学说讲阴阳两气。在没有产生阴阳两气时是混沌状态,叫无极,然後生出太极,有了阴阳两气,然後太极生万事万物。

张三丰在《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中说:“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後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

张三丰在此论述的太极,与他的《大道论》同出一辙。前面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这里讲二气为阴阳,“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身“本有一无极”是“先天之机”,进入後天,成为“太极”。人的一动一静,动静相因,如环无端,是一个天成的太极。又说只有人的物质身体,并不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神气”才是人生命的主宰。而“神气相交”,亦是一个太极。张三丰指出要传他的太极拳法,先要明白这个太极原理:

“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张三丰说,学太极拳,为了给修道打基础,而修道则以修心炼性为主。太极拳带有内外兼修的很多东西,身体随着变化,思想境界也得提高,人才能炼出东西来。不然的话,不修心性,心神不定,神气不和,只学打太极拳架势(套路),不能炼出真功夫。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於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於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後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张三丰在《大丹诗八首书武当道室示诸弟子》中说,“寻真要识虚无窍,功夫只在意所到。往来顺逆炼阴阳,升降坎离在颠倒。恍恍惚惚太极生,杳杳冥冥婴儿兆。出玄入牝由自然,若忘若存守坛灶。”往来顺逆炼阴阳,有意无意生太极,於是杳杳冥冥产出元婴,这是修道者的真身。

人生存在太极阴阳之间,张三丰深入浅出,将太极在人身体内的形成机理揭示给人,明示太极拳与炼丹的关系。後人称其着作为太极炼丹秘诀。

关键词: 英雄张三丰武当太极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