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孙思邈传奇

2023年08月13日 23:15     评论»

文:楚若薇 整理

是京兆华原人,生于公元581年(或541年),公元682年辞世。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南北朝、隋朝和唐朝。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他自幼就天资聪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二十岁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据《列仙全传》记载,后周宣帝之时,因王室处于多事之秋,孙思邈便在太白山隐居,学习道术,炼气养神,寻求成仙之术。孙思邈洞晓天象运势推算,精研医药,一心做好事。隋文帝辅政的时候传召他做国子博士,他却称病不受。并对周围亲近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世,那时候我将助他济世救人。”

五十年之后,即位,把他召到京城,非常感叹他的容貌之年轻,对他说:“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神仙)之徒,岂虚言哉。”太宗再三要授给他爵位,他坚辞不受。唐显庆四年,召见他,并拜谏议大夫,他再次坚辞不受。他虽然留京而仍不愿为官,只是将弟子刘神威推荐进了太医院。在此期间,京城名士宋令文、孟诜(shēn)、卢照邻等人都以师长事之。 上元元年时,他托病请求还乡,高宗特赐良马给他,并把鄱阳公主的城邑赐给他居住。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之所以取名《千金要方》,是因为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因此,他的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 《千金要方》共30卷,分233门,合方论5300条,53万字。《千金翼方》分“230门,合方论2700条”,41万字。两部《千金》合计94万字,463门,方论8000余条。其规模之大,内容之广,阐述之精,前所未有。  在《千金要方》首卷中,孙思邈以“大医精诚”为篇名,论述了从医者的医德规范。《诊候》篇中,孙思邈还提出:“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此外,他还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图文并茙,共五十五卷,涵盖八百四十四种药物。

清代医学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一书中评价历代医家和医书:孙思邈 的《千金方》与张仲景的不同之处,其中既有一病多方,也有多病一方,这是“医道之一大变”,其“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

在孙思邈故乡的药王庙里,有一幅“引线诊脉”的壁画,讲的是孙思邈给长孙看病的故事。 民间流传孙思邈曾三度辞封,唐太宗封过他一次,唐高宗又封过他两次,都被他拒绝了。在拒绝唐太宗的封官赏赐之后,因生命垂危,皇帝一道圣旨,孙思邈又被召回皇宫。 长孙皇后已怀孕十个多月却不能分娩,且患了重病。虽经不少太医诊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孙思邈进了皇宫,有鉴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孙思邈向皇后身边的宫女问过病情,然后取出一根丝线,叫宫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做引线诊脉,也叫悬丝诊脉。也就在片刻之间,孙思邈就完成了诊脉。诊断其为胎位不顺,民间叫做小儿扳心。于是让宫女将皇后左手扶出帐外,孙思邈在皇后的中指(中冲穴)上下针。不一会儿,就听见婴儿呱呱(gū gū)啼哭之声,皇后顺利产下了皇子。原来,孙思邈施展运用了神通,这根丝线不过是为了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展示方法而已。

孙思邈不仅治好了无数的患者,由于他修炼有方,医德高尚,还留下了德加异类的神奇传说。 在一个深夜,孙思邈的茅屋木门被人敲响。打开门之后,看见门外站着一位白衣秀士,当时天空雷鸣电闪,暴雨如注,奇怪的是这位白衣秀士的衣服竟然滴水未沾!孙思邈问:“你要瞧病吗?”白衣秀士点头称是。

孙思邈让他进屋坐下切脉之后说:“你非人类吧?”白衣秀士一愣,随即回答:“何以见得?”孙思邈微微一笑:“你来则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相助,静则风雨雷电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丝毫不湿,你定是水府之尊——神龙吧?”白衣秀士听了连连点头,连称:“难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真实不虚!”说完就介绍自己的病症:“数日之前,我因一时饿急,饮食匆匆,不知是什么堵塞了食道。”

孙思邈听后,让童子提一桶汤药放在白衣秀士座前,催促他尽快服下。 这白衣秀士一口气就将那一桶汤药灌下之后,肚中一阵翻腾,吐出一条长蛇。孙思邈说道:“你病根虽除,元气未复,我再为你扎上一针,即可一劳永逸。”随即取一支尺余长的金针,对准他那顶心偏后的位置猛然扎下。那白衣秀士即刻化出原形——一条银光鳞鳞的巨龙。孙思邈接着说:“我金针拔下,你即腾身穿过此山岩石壁,腾身云中,你的元气也就真正恢复了。”说着话就伸手拔下那龙身上的金针,喝道:“快穿石壁!”那白龙扭动身躯向那山岩撞去。很快在那石壁上遁入消失。孙思邈打开门来,只见空中一道闪电,白龙身形在云中晃动几次之后,便没入茫茫的天空之中。

孙思邈还有预知人的前途和未来的能力,有些类似于现在已公认的宿命通功能。《旧唐书》记载这么一段故事:太子詹事卢齐卿小的时候,曾问孙思邈自己的未来事,思邈告诉他说:“你五十年后位登方伯(刺史),我的孙子当为你的下属官吏。” 当时孙思邈之孙孙溥尚未出生。后来果真卢齐卿为徐州刺史,孙溥为徐州萧县县丞,也就是卢齐卿的下属。

当初魏徵等人受诏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有遗漏,曾多次向孙思邈请教。他口头讲述,如亲眼目睹一样。东台侍郎孙处约(后来在唐高宗朝任宰相,修《太宗实录》),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tǐng)、孙儆(jǐng)、孙俊、孙佑、孙佺(quán)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俊当先贵;佑当晚达;佺最名重,祸在执兵。” 后来都像他说的一样应验了。孙佺在唐睿宗时做了左羽林大将军,于征契丹之役中战殁。

养生和修炼首要修德,当然修炼还有更高的要求。孙思邈最后修成真人。唐高宗永淳元年(西元682),孙思邈早起沐浴,整齐衣冠,端正而坐;告诉子孙说,“将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阙。”意思是:我将要升天了。但是仙逝一个多月,颜貌如生,没有改变。举棺下葬时只剩下空空的衣服,因为“已尸解矣”(宋代《云笈七签》)。道家成仙有两种主要方式,黄帝是乘龙白日飞升,孙思邈是“尸解”的方式,其实他已经得道成仙了。  后来有人在曾见到过他。苏轼作的《题孙思邈真》可作为诗证:“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yān)中。”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到蜀地避难,梦见孙思邈请赐武都出产的雄黄,于是派遣宫中的使者携带十斤雄黄送到峨眉山。使者还没走到峨眉山的半山腰,就见到一人头戴幅巾,身穿粗布短衣,眉毛洁白,身边跟着两位青衣童子,头扎丸子发髻,手指着大磐石说:“把药放在这个石头上就可以了。石头上有一份奏表,抄写下来回去答谢圣上。”使者看见石头上面书写着几百个大字,于是把它们抄录下来,一边抄写,石头上的字一边消失。写完之后,石头上也就没有字了。不一会儿,白雾四起,孙思邈和童子忽然消失不见了。

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尊崇。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道教尊为天医妙应广援善济真君。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宋徽宗封他为“妙应真人”,明世宗定他为“先臣”,清顺治奉他为“”。孙思邈的传奇展示了修炼高人不同于常人的神通或功能表现,印证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修炼文化,并且赢得了历史上多个朝代君王和民间的广泛赞誉,也留给今天的我们无尽的深思。

🔥法国犹太老板:神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中国人能救人类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正见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