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馆】治理洪水的帝禹

2017年06月30日 18:25     评论»

【文化博物馆】治理洪水的帝禹
【文化】治理洪水的帝禹

记者/主持人:憶湘

【文化博物馆】治理洪水的帝禹

您正在收听的是:文化博物馆。这里珍藏了科学的重要物件,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让生活充满灵感、学习和享受。

欢迎来到文化博物馆,我是博物馆 导览员 忆湘。

这座综合性的文化博物馆里 珍藏了 艺术、、科学三大领域的历史遗迹。
在艺术领域的常态展出中包含了美术、等主题。
在文学领域的常态展出则包含了诗、词、曲、历史人物等典籍。
在科学领域的常态展出主要有医学、天文、预言等内容。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展出大厅,回顾治理洪水的帝禹。

禹是黄帝的玄孙,姓姒,名文命。相传四千多年前,水神发了怒,把天撞了个大洞,天河里的水直泻而下,把大地吞没,到处是汪洋。禹疏导洪水时,为防止河水倒流,把龙门山辟为两半让水流过,于是就有了龙门。

由于禹仁爱宽厚,以百姓疾苦为先,深受人们的爱戴。帝舜便封禹于夏地。禹成为「夏禹国」的国君,所以禹也叫夏禹。禹为人有功不居、仁厚可靠,很受帝舜的信任,每有要事都要请禹去商量。帝舜没有把帝王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禅让给贤能的禹。开明、仁德的「禅让」以德治国,为后人千古传颂。

中国的别称「」,与夏族和夏王朝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华」是指礼之盛,「夏」指国家很大。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摇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直是古代文化的中心。因此,古人把称为「华夏」,是指华夏族人,华夏族人的文化,上古三代之首夏王朝及禹所封夏国。正是出于夏王朝的建设成就,确立了夏族(即华夏族)的中心地位。禹被认为是夏朝的缔造者。为人聪敏机智,吃苦耐劳;而且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是上古伟大的人物。

音乐原创乐曲:天宫【2003年】曲/演奏:清音

帝尧在位时,洪水泛滥,帝尧接受「四岳」(四方部落)众人的推举,任用鲧来治理洪水。鲧采用筑堤防堵的方法,结果治水九年没有成效。帝舜即位后,任命鲧的儿子禹来治水。

禹采取疏导的方法,疏导九条大河水流的方向,把泛滥的洪水引入大海,终于消除水患,尽心尽力,辛苦劳累,曾三次从自己家门前路过都没能进去。洪水治平后,禹又教导百姓在上种植各类农作物,使百姓安居乐业。

禹,首先考察各地的山川地形、地貌,不辞辛苦,一路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以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经常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身上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器具。逐步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节衣缩食,住在简陋的地方,把所有的资财都用来治理河川。又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的地区,以便使各地区都能有粮食吃。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从此九州统一,四海之内都可以居住。禹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并说:「要恭敬的把德行放在第一位。」

是上古时代南方的一个大部族,一直与中原华夏民族有冲突。在尧舜时期侵扰不断,帝舜曾去征伐没有成功。禹在治水过程中,平定三苗,从此三苗不再北侵,渐与华夏民族融合,江淮一带归于安定。

二胡乐曲:梅花诗 曲:思扬【2002年】

帝舜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赐给禹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而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三苗,解决了长久以来的天灾和外患,功业很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帝舜把帝位禅让给了禹,十七年后帝舜逝世,各诸侯都来归服禹,禹登临了天子之位,国号“夏后”。夏朝自帝禹之后,传了十四世十七王,共四百三十二年。

帝禹继位后,效仿帝尧、帝舜,不敢有私毫的懈怠。相传禹治水时,神龟载文于背而出洛水,古称为“洛书”。然而,后来见到的洛书,没有文字,也只有用黑白环点示数的图(称为“河图”)。后来,周文王据河图和洛书而演八卦,奠定了中国易学文化的基础。

帝禹在位时,原本依照帝尧、帝舜禅让的传统,把天下传给了益。但帝禹的儿子启很贤德,帝禹对人民又有大恩德,所以天下人心都归向启,拥戴启而不拥戴益。启服丧三年后,益把帝位让给了启。于是,启就继承天子之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夏朝。启即位后,继承了帝禹的事业,并以德化来治理天下。从此,王位的继承改成父子或兄弟相传,开始古人所说的「家天下」时代。

舞蹈音乐:回归路 曲/演奏:新乐【2003年】

黄帝、颛顼帝、帝喾、帝尧和帝舜史称“五帝”。他们秉承上天的旨意,以德行教化百姓,为百姓所拥戴,并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他们更多的是以“治世帝王”的形像出现在历史上,来完成他们的使命。帝禹国号为夏后,自夏之后,中国历史开始走入了王朝时代。上古时期民风十分纯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著一种完全顺乎自然的生活。

在这首<回归路>的演奏曲中,节目也接近尾声,下集节目中,和您相约在文学展出大厅。谢谢您的收听,与您相约在文化博物馆,期待下次节目的再次相聚。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