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翻阅武林新页(下)

2013年09月07日 5:30     评论»

【明心网】源远流长的六合八法
文 ◎ 张海山

六合八法相传为道教宗师陈抟“老祖”所创。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今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十二里陈庄村。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出家为道士,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移居华山云台观省华石室,其间曾漫游四川一带访师学道。

他潜心研究经学,却洞悉现实时代走向。他上承老庄,下启“理学”。研究道家思想,开启道教门派,潜心研究内丹学,自创武术、气功套路,亲身修炼,陈抟活了一百一十八岁才仙逝华山,成为稀世高人。五代、宋初几位帝王经常向他请教,是“王者之师”。

陈抟与赵宋王朝关系最为紧密。他认定赵匡胤是平定天下的主子,曾点化赵匡胤,传授武功于他。据说“杯酒释兵权”的主意就是陈抟出的。宋太祖不忘陈抟指点之恩,屡次召请,陈抟执意不肯。宋太宗赵炅即位,对陈抟仍十分器重。特许他入朝不拜,陈抟于是入朝。太宗向他请教济世安民之策。陈抟感于太宗的知遇之恩,提出四字方针:“远、近、轻、重。”要太宗远召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太宗深感陈抟切中时弊,四字方略真乃治世良策,心中大喜。后陈抟又两次入朝,都为巩固宋王朝的统治,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太宗想封他为“帝师”之号,而陈抟却要辞驾回山。临行前,太宗设宴送行,文武百官作陪,每人赠诗一首。再次将华山赐予陈抟,并赠号“希夷先生”,后人遂称陈抟为陈希夷。陈抟一时名震朝野。

陈抟隐居后,研究经书学术,着有《天极图》、《先天图》,成一家之说。他认为万物一体,只有超绝万物的“一大理法”存在。经周敦颐、邵雍等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份。朱熹等把它与儒释汇入,形成三教归一的陈抟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陈抟也有很重要的位置。

陈抟专注于人的精神研究,开拓内丹修炼之道,开创了宋元道教的内丹派,同时,他对中国武术、气功也有很大贡献。他创立了“六合八法拳”,注重意念的引导,集养气、健身,技击于一体。还创立了“十二月坐功法”和“睡功法”。他自己就常修练睡功法,一睡百日不醒,有人说陈抟“一睡八百载”,现在在涡阳县石弓山上存有一块陈抟睡觉的石板,上有陈抟睡卧的痕迹。

陈抟“老祖”论辈份还应是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的师爷。根据《三丰全集》、《广阳杂记》、《诸真宗派总簿》等资料,张三丰从火龙真人处授得丹诀,火龙真人为贾德升,其师父就是希夷祖师陈抟。张三丰在《太极炼丹秘诀》中称陈抟为“希夷老祖”,称火龙先生为“吾师”,并称,火龙真人之所以没有名气,是因为他轻视浮名,仅给后人遗留一首绝句便离开了人间。其绝句云:“道号偶同郑火龙,姓名隐在太虚中。自从度得三丰后,归到蓬莱弱水东。”据《宋史·陈抟传》载:吕洞宾曾“数来抟斋中”。

民间流传许多有关陈抟的传说。亳州有“十里荷花出陈抟”,说他生在荷花层中。也有说他在荷花塘过受仙姑点化,故而聪颖无比。还有“五龙听经”,说陈抟曾为家乡父老惩罚过恶龙,带来风调雨顺。

“六合八法拳”一直在民间秘密流传。吴翼羢(一八八五至一九五八年),辽宁铁岭人,出身清朝官宦家庭,家境富裕,其父为其请来两位拳师阎国兴与陈光第,结果两人都精通六合八法,并传授给了吴翼羢,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一九三零年,吴翼羢到上海公开传授国术,开始使用六合八法之名称。

门徒中,粱子鹏与李道立两位深得真传。粱子鹏后来去了香港,被李小龙拜为上师。李道立则在上海教学,刘老先生当时就是在上海跟着李道立学拳,彻悟六合八法之精要。

六合八法拳以“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为六合;以“行气集神、骨劲内敛、化象模仿、圆通策应、顶悬虚空、安静虚守、隐现藏机”为八法。

“六合八法拳”演练起来起落转翻,束展开合,进退自如,动转反侧,随心所欲,全身应敌。通身为拳,练到精熟时,可以纵横往来,迨形随影,目不及瞬,其动作古朴纯真,阴阳互济,内外兼修,刚柔相济,象形会意,意动神随。有评价说,“六合八法拳”既具有太极拳的轻沉柔发的巧妙和柔劲的变化,又有八卦掌步法为移转的灵活多变的技巧,也有形意拳的整劲为核心的刚劲浑厚、掺合融化,形成一体,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的好拳术。

========================================================================================

传统武术 妙不可言
文 ◎ 陈柏年

所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中国武术渊远流长,近年来却有沦于表演杂耍的危机。欣逢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亚太初赛举办在即,数位资深武学家齐聚台北,畅谈传统武学国粹的可贵。

期盼已久的二零零九年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即将在今年十月隆重登场,各地初赛皆已紧锣密鼓地展开。此次亚太地区的初赛,预定在二零零九年八月一日,假台北市立明德国中体育馆举办。去年领军参赛,一举获得金牌的指导老师陈弘先生,今年获邀担任亚太地区初赛的武术大赛评委,第一次来到台湾的他,拨空接受本刊采访,畅谈他教授传统武术二十多年来的感想,以及对于此次大赛的期望。

中国武术 海外大放异彩

陈弘先生虽然年近五十岁,或许因为长年习武、又教授儿童中国武术,外表看来年轻活泼,犹如三十出头。他是香港人,十多岁离家来到美国波士顿,住在开武馆的舅舅家里。当时李小龙电影正风行,舅舅开的武馆躬逢其盛,大受欢迎,一开就开了好几家,陈弘就在其中修习武术,他不限各门派别,多方取经,而后在中文学校传授学生武术运动,二十多年下来,教授的学生也有好几百人了。


武术名师陈弘(后排中)的爱徒在武术赛事中屡获佳绩(新纪元资料室)

世界各地比较之下,陈弘认为美国华人习武的风气十分兴盛:“在美国武术很受欢迎,每个月、每个星期,美国各地都有武术比赛。刚开始以跆拳道、空手道为主,后来中国武术就成为热门项目。”

“因为华人父母都希望小孩子能够接触中国文化,学习书法、武术。而且美国人很重视专长,会认为你学了武术,又得到金牌,是很特殊的才能,所以在应征学校、找工作的时候很吃香。”

陈弘骄傲地说,去年的金牌选手赵芸就是他教出来的学生,不过短短几年,这位高徒打遍大大小小的各项比赛,金牌已经拿了四十几枚。因为美国比赛项目众多,如南拳、蔡李佛拳、长兵器、短兵器、太极拳……只要基本功做得好,深入一门后,旁通他门就比较容易,比赛夺魁易如反掌。他的学生曾有一天比赛拿了七个金牌的纪录,令人啧啧称奇。

“关键在于这个学生根基好,是块材料,身体天生是武术家追求的,很柔软,而且她聪明,一套拳人家学几天,她半个小时学完。我什么都教她,她能学我就教她,她学的东西很多,自己都可以开武馆了。”


陈弘的高徒赵芸去年在新唐人第一届“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摘得女子南拳冠军(摄影:戴兵/大纪元)

武术 博大精深的中华国粹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武学家说:“中国的武术其实是战斗技巧高度的升华,是贯穿了中国的文化。我们过去很多诗人、文学家其实都能武的,你看孔子教育学生时也有武术(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御就是军事用途的武术),而孔子的雕像都是配剑的。大诗人李白也好侠道,也学过剑术。学武的人即使教育程度不高,但是言谈思想都是非常纯正,很有文化的。学了武术对中国文化接受力量特别强,如非常注重上下之礼、长幼尊卑;对父母师长都很尊敬、对幼小的爱护,那是自然而然的,跟着老师就会学习到这些。自古以来武术传承上,徒弟胜过师父的很多,但是徒弟永远尊敬老师,对老师有一种伦理的联系与感情,无形中成为社会安定的力量。”

这位武学家说:“中国武术会限制陶冶一个人,如一个人学武术的时候先站马步,老师没下口令前他不会动的,这就是在方法上限制了他。中国的武术不管任何门派都要打好基本功。我们过去还有一种说法:练武术的人被人家打是正常的,给人家打是不正常的,练武术的人不随便出手。中华的武术要高于其他国家的博斗技术,因为他是扎根于文化当中,不是扎根于打斗当中。学武的人即使文化素质教育不高,但是一个长期习武的人你看到他都会觉得他非常有素养,好像是经过长久的教育,因为中国武术是一个古文化。”

虽然中国武术是根植于文化,不是用来博斗的,但他的战斗技巧却远远高出一般的博击技巧,一个身怀绝技的老人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一位弱女子也能有锐不可当的杀伤力,这是因为中国武术不是练“蛮力”,而是练“内劲”。陈弘也这么赞叹地说:

“真正的武术比赛,要对打的话是很危险的,不像现在西洋击剑或拳击等等任何比赛,穿一些护身衣就可以预防伤害。真正的中国武术对打威力强大,杀伤力太大了,但是你外表看不出来,打起来好像很漂亮,就像两个人在跳舞,但是招招毙命。中国武术也不像其他博斗技巧,是张牙舞爪的,他是把牙都收起来,但是一交手就非常容易受伤,目前还没有办法让两个人比赛对打而能够保证安全的。”

学武好处说不尽

谈到小孩学武的好处,陈弘首先说:“会对自己有信心。”他提到初练者刚开始要上场,可能会吓得脸色发青、身体发抖,但是历经磨练以后,就可以感到学生明显的转变:“学生刚开始没有信心,可能抱着父母的大腿不愿意出场,要推他出去都不愿意。但是学到后来整个都不一样了,很有架势,威风凛凛。”陈弘还举例说明有的学生本来在学校常常被人欺负,中国新年表演时上台打了一套拳,就再没有人敢找他麻烦了。

很多人以为习武之人没有机智与脑力训练,其实不然。陈弘说:“学武术不是只有拳脚功夫,动动手脚而已,还要动头脑、学口诀、记招式;要是没有耐心的人,练一练受不了,自动就离开了。如果有一些街头的小孩专想用来打架的话,他们练一练就会自动想离开。我认识武馆中的人,都是很有耐心,很有修养,武馆里没有坏人的。”

陈弘谈到他在美国有一位学生,初来学习时站得东倒西歪,也不懂得运用身体的力量,家里也不会教这些,整个人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学了一段时间以后整个人都改变了,也变得有气质了。但是陈弘也感叹传统的武术不是一蹴可几:“现在很多人宁愿打篮球、打乒乓球。因为武术是一种修练,要吃苦,今天的人和以前不一样,你叫他吃苦,他不一定吃得来。”

另一位资深武学家也认同这样的说法:“学武的人信心会高,火性会小。像一般学搏斗技术的,对着沙包练习,杀呀、攻啊。那你不断地打那个沙包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散发的物质都是很不好的。我小时候,我师父从来没教我们这样想一个假想敌,这样练。”这就是中国武术与其他武技不同之处,难怪武艺高强的人都有一种温蔼的谦谦君子之气。

这位武学家说:“武术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学了武术以后,自己会被那种文化融合成一体,反应都和别人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人捉你的手,一般人马上就慌了手脚,注意力都在被捉的手上,越不容易挣脱,但是只要是练过武术的人,马上就知道反攻罩门,那对方立刻就会被攻破。”


中国武术贯穿中华文化,讲究武德。(AFP)

传统武术亟待发杨

中国武术渊远流长,却也面临了消亡的危机。因为体操与杂耍侵入了传统武术的内涵,使得中国武术成了大杂烩。受访中,这位资深武学家感慨地说:“因为中国武术是一个古文化,过去武术经典都是文言文,有很高的文化,而武术也要经过个人的理解,有的人偏刚,有的人偏柔,有的人刚柔相济,每个人表现的不一样,所以还要经过老师传承才行。老师越老,阅历越深。他对武术的了解一定胜过年轻人。我们学武术的话一定要把每一个门派搞清楚,不能像现在大杂烩。当然你可以学八卦拳、太极拳、少林,但是不能放在一窝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不一样。中华文化的审美系统非常高,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以前我们看武术,原地马上可以起跳,非常好看,现在却要靠助跑,不好看了。因为现在变成另外一个系统,没有原来的东西了。传统武术十八般兵器、奇门兵器,是非常好看的。但是许多人觉得我的东西没有舞台,所以透过这场比赛,他们可以发扬光大。如今新唐人再提倡,我认为是功德无量的。”

“我认为如果新唐人坚持发扬下去,是很了不起的,我小时候大家都认为武术是最好看的,一到年节庆典,武术是人人爱看的表演。但是为什么现在的人觉得不好看、不喜欢看了呢?因为有的地方比赛他是规定了的,如果第一个人表现的是这一套,第二个人一样,那当然容易使人觉得不好看,但是传统的东西、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还是最好。为什么呢?武术已经达到他的顶峰了,像我们写书法,超不过晋朝,写诗超不过唐朝,写词超不过宋朝,每一个朝代都有他的高峰,所以我认为我们能够把老师教的东西传下去,就是最好的,能不能就要看我们的努力了。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老祖宗的东西,忘了祖宗就是忘了自己。”

本文转自《新纪元周刊》132期“封面故事”栏目(2009/07/28出刊)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