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蝉鸣

2013年10月25日 23:40     评论»

◎非文

【明心网】暑气逼人,又闻蝉鸣。

蝉,在古中国曾被视作“高洁”的象征。

陆机的《寒蝉赋序》中称:“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骆宾王更是在狱中借“蝉”发挥,唱出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高调。蝉,本是自然界一昆虫。其“高洁”的美誉,很可能得益于其貌不扬的外表和生存方式;黑不溜秋的身躯,一对大而突出的眼睛,靠近乎透明并有翼络的双翅窜翔于林木之间。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刺吸植物的汁。无论是吸根还是吸汁,其“含气饮露”悄悄然于植物好象“不伤大雅”;其“黍稷不享”又于人类无争。蝉的这种貌似“谦谦君子”的形象,自然会给众人留下似乎“高洁”的印象。

暴露蝉“谦谦君子”真面目的,恰恰是其胸前一根不起眼的刺针。每当蝉用刺针吸饱树木的“琼浆玉液”而高鸣时,一定是这条树木的“吸血鬼”在美滋滋地求偶。当然,这个内如袁枚《所见》一诗所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夏日,寻着蝉鸣的方向,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顶上套一个尼龙网袋,在淡灰色的树干、树枝与褐色的疤痕之间分辨,在树叶与树叶的错落纷披中寻觅,任汗水在晒红的脸上流淌,轻轻地走近,急急地出手,一些傻乎乎的蝉就会自投罗网,直往网底钻。这些被抓住的蝉往往成了鸡、鸭们的美餐。有人还会把那种被称为“响板”的蝉去掉头、尾,放在油里炸了吃,据说,又脆又香,味道极美。我们的童年就是在诸如捕蝉这样的游戏中快乐地流逝了。虽然现在很少有人炸蝉了,但在农郊,寻着蝉鸣的方向去捕蝉,依然是一项对孩子们具有较大诱惑力的游戏。

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同人类社会中的有些现象,往往会有惊人得相似。蝉鸣和蝉的所谓“高洁”使人联想到:象王宝森这样的贪官在东窗事发前,曾兼职北京市反腐败领导小组副组长,还是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的副主席。为此,他曾对反腐工作提出过许多指示和“高论”,他的畏罪自杀如再晚些时间,极有可能会代表我国政府出席世界反贪污论坛大会。

蝉的外表及其生存方式给人以启迪;高调不代表高洁,谦卑可能掩藏着卑劣。

(《财税之声》)

来源:新生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