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河坝生电的背后--怒江要修13道坝

2013年10月25日 20:57     评论»

◎陈思 编辑

【新生9月29日讯】中国有关部门拟订了对怒江进行13级梯级水电开发的规划。这引发了是否对怒江进行开发、13级水电对怒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引深到现代水利工程的利弊及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等等问题的探讨。

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云南,通过缅泰边境入安达曼海,是一条国际河流。怒江峡谷的险峻与雄奇胜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峡谷,只是尚未被世人了解。它是地球陆地表面最险峻的地区,而且全流域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基本完好,尚无一处工程,并且,许多深山密林还没有人类的足迹。

近代的水利建筑带给不少人们建坝时始料未及的后果。 一位专家指出,“100 多年来,怒江河谷始终是世界各国科学家最为关注的生态热点地区之一。一旦对这个尚有很多未解之谜的世界瑰宝动“手术”—拦起13道大坝,我们的损失将是毁灭性的。”

怒江流域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作为我国三大生物物种聚集中心之一,其重要性位居我国 17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首。该地区拥有我国 205 种以上的高等植物、25% 以上的野生脊椎动物,拥有 77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 34 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怒江中的鱼类有 2/3 为本流域所特有,其中有 4 种为珍稀种,被列入红皮书。

专家认为“水利大坝对于众多鱼类及濒危鱼类的危害,远远大于滥捕和偷猎, 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一位专家举例说,长江鲥鱼是一种回游鱼类,它们有特定的产卵场和回游路线,由于峡江修了一个坝,破坏了它的产卵场,过去年产 1500 吨,现在一条也没有了。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葛洲坝合拢时,中华鲟直往坝上撞,一条条撞得头破血流,相当惨烈。现在中华鲟虽有了新的产卵场,能有机会产卵的鱼却很少,这个种群还是面临灭绝的危险。

在金沙江流域的合江—雷波珍稀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由于大坝的建设,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氏鲟、白鲟和胭脂鱼,世代相传的激流回游途径与产卵地被强行“迁移”。有消息说,湍急的河流变成平静的水库或人工河道或彻底干涸,一些世界上罕见的特大型淡水鱼类正一步步陷于灭绝的境地。 梯级水坝阻断大量珍稀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活走廊,导致它们灭绝的实例并非中国独有。据哥伦比亚海洋渔业部估计,因哥伦比亚盆地的大坝而造成的鲑鱼渔业损失,在1960至1980年间就达65亿美元;大坝已灭绝了法国多尔多涅河、塞纳河等五条河流中的鲑鱼;印度鲥是南亚一种有重要商业价值的迁徙鱼,由于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大坝、印度的斯坦利大坝和萨达尔大坝的修建,印度鲥已在印度南部的主要河流中消失。

怒江中70% 都是土著鱼类,其中的裂腹鱼等更是世界级的珍稀鱼类。大坝的建成对这些鱼类是什么样的命运?

怒江流域有珍贵的野生稻,这些珍贵资源的原始性、自然性和惟一性使其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些野生稻是中国极其重要而珍贵的基因库,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野生稻种群。大坝将使怒江下游 30 公顷野生稻面临危机。

一条河流,一崇山脉都是有生命的,并与他们连系的土地、湖泊、树木等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对其中一物的任意干预都会影响到整个生命体系。人类单方面对自然的任意索取都会对自然和人类本身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埃及阿斯旺水坝。表面上看,这座水坝给埃及人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实际上却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首先是大坝建成之后,尼罗河两岸绿洲失去了肥料的来源,又没有足够的淡水冲刷土壤中的盐分,土地盐渍化、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埃及这片美丽富饶的绿洲日渐消失; 由于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现象消失了,大量淤泥被拦截在水库之中,使尼罗河谷地和入海处肥沃的三角洲平原渐渐缩小,一些原先建在入海口前沿的工厂、港口建筑已被水淹,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灾难还远不止这些,截流之后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1965年地中海产沙丁鱼1.5万吨,而大坝建成后的第二年(1971年),埃及海域已经见不到沙丁鱼了;大坝建成之后,尼罗河下游成了静止的“湖泊”,这又为血吸虫、蚊子的繁殖提供了条件,阿斯旺地区附近居民的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  

阿斯旺水坝造成了生态破坏,给埃及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也引发了世界对水坝发电的反省。

世界水坝委员会(World Cmmission> 发稿:2003年9月29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