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如何传播的?

2023年05月24日 22:47     评论»

文: 起慧,来源:明慧网

说:给我们自己力量,也激发别人行善;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不论是哪个文化,存善心、行善举都是被社会肯定的好德行。但并非所有的社会都充满善行,甚至有人人为近敌的社会。那么善良的社会风气是如何形成的呢?

居上位的人以身作则

《宋史》记载了一位宋朝时候的官员陈尧佐,他个性善良,生活节俭。虽然经济条件不差,但他使用的器物、衣服坏了,就修补,不任意丢弃;当他出巡看见野外的动物时,必定告诫左右随从,不可任意伤害它们。

陈尧佐在寿州任职时,有一次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挨饿,因为不忍人民受苦,他便率先捐献米粮,命人做成粥食来赈济饥民。他的善行很快流传开来,寿州其他官吏以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知道后,都模仿他的善行,争相捐献米粮。因为捐献踊跃,因而保全了数万名灾民的生命。

宋朝名相吕夷简退休前,请他推荐继任人选,吕夷简以“深知天下百姓的苦乐”为理由,推荐陈尧佐给仁宗,后来,陈尧佐官至宰相。

居上位的人移风易俗

《隋书》记载了一位隋朝时候的官员辛公义,他求学勤奋刻苦,为官爱民如子。辛公义担任岷州刺史时,当地有个风俗,就是害怕接触生病的人,假如家中有人生病,全家人都躲避他,导致父子夫妻之间不愿意相互照料,善心与孝义无存,很多生病的人因此过世。

辛公义很忧虑,想改变这个不良风俗。于是他派遣官员四处巡察,把生病的人都接到他的官府,安置在厅堂里。辛公义放了一个卧榻在厅堂,从早到晚一边陪着病人,一边处理政务。他用自己的薪金买药、请医生,帮这些人治病,并亲自劝慰他们进食,许多病人因为他的照顾而痊愈。

之后,辛公义将病人家属请来,教育他们说,过去因为你们抛弃生病的家人,所以他们病重而死,现在我将病人聚集在我的厅堂,每天和他们在一起,假如说接近病人就会跟着生病死去,那我不是早就该病死了吗?而且病人还痊愈了!你们不要再相信那些错误的习俗了。病人的家属都很惭愧,并道谢离开。从此,那个不良风俗被革除,人们开始互相关爱。

结语

一个社会只有在多数人都有善心善行时,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不必藏于己;力,不必为己”的做人准则。但有善就有恶,善良的社会不会自动生成,除了民众主动对善的认同外,最重要的是居上位的人以身作则、加以鼓励、和塑造善良风俗,将“善”流传开来,以阻止“恶”的蔓延。而当中最重要的起始点,是居上位的人必须以身作则。

反观现代中国社会,尽管中共大力宣传要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友善他人,但过去历任的中共领导人,有的为保住权位而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有的为个人权势而操纵国家机器,传播善念善行的,阻止人们信仰。听其言而观其行,中共的斗争历史明白显示,中共惯常说一套做一套,以党的恶念和执政者的私利衡量道德与是非,只会演变出人人为近敌的社会。

🔥法国犹太老板:神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中国人能救人类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原文链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