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德福报,古今同理

2018年11月30日 16:18     评论»

文:铭刻
来源:

古人深知积德、造业恶报的天理,做起事来向先贤圣人看齐,按照仁、义、礼、智、信的标准要求自己,期望神佛能多多护佑自己及家人,期望家族更兴盛久远。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志之士,后世儿孙,家族兴盛的故事。有的家族到今天还有后人在。

比如孔子,其开创的儒家学说,令后人受益无穷,福报也深厚,今天已经传到七十多代,后世儿孙绵延不绝。宋代的,一代名臣,大陆有很多宣传传统文化的人很喜欢举范仲淹的例子,说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行善积德,才有今天已经绵延三十几世的范氏家族。

从史书上记载的范仲淹的故事,今天人看来,也能做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在此,笔者举几个例子。

贫者,不动非份之念

范仲淹,出身贫寒,年少时因贫穷而。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天煮一锅粥,待自然凝固后,把粥切为四块,每餐吃一块。他特别用功,白天黑夜,手不释卷。经常读书到很晚。后来他终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在寺庙读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范仲淹发现一处藏有金子。虽然他当时很穷,却完全不为所动,又在原地把它埋好。待他后来考取了功名,这个寺庙的人来找他化缘时,他说:“你们到寺庙里的某一个角落,去挖,那里有一袋金子。”

于是寺院的人去挖,果真有一袋金子。

达者,

范仲淹当了大官后,尽自己所能,救济更多的贫苦人。他在家乡买良田,设义庄,收养那些无依无靠的族人。做宰相时,他用自己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户贫困的人家,而他和妻子儿女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贫苦人家的孩子,有些天分不错的,可以读书的,范仲淹就把他们集合起来,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范仲淹家里有一块非常好的宝地,风水极好,就是所说的龙穴。别人劝他赶快把祖坟葬在这里,以后子孙会发达。范仲淹没有这样做,他把这块地捐出来建造学校,这块地在苏州,就是现在苏州中学的校址。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多个状元。他兴建学校之利,不为自己一家显贵,而是让更多的人都能显贵。生活在这样的风水当中,依山傍水,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真乃中国之一大贤人也!

家风传后世

范仲淹在睢阳任官时,一次让儿子范纯仁到苏州去运一船麦子。这时候范纯仁年纪还很轻。麦船返回时停在丹阳,见到了熟人石曼卿。范纯仁问他:“为何停留在此?”石曼卿答道:“逢亲之丧,无力运柩返家。”范纯仁听了,便自作主张将一船麦子全送给了石曼卿,以助他运柩返乡。

范纯仁回到家中,因为不好向父亲交帐,在父亲身旁站立良久,始终未敢提起此事。范仲淹问儿子:“你这次到苏州,有没有碰到新、老朋友?”于是范纯仁回答说:“碰到石曼卿因亲人丧事耽搁在丹阳,没有钱运柩回乡。”

范仲淹立刻对儿子说道:“为什么不把麦船送给他呢?”

范纯仁听了父亲的话,感到心里一阵轻松,回道:“我已经把一船麦子送给他了。”

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等职,他们的子孙也都贤德显贵,绵延不绝,传至今已超过八百年了。现在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