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启发为人处世之道!

2018年06月05日 10:40     评论»

古人 (图片:wikimedia)
古人 (图片:wikimedia)

记者/主持人:李文涵

来源:希望之声  (记者李文涵综合报导)《道德经》:全文贯穿着辩证的智慧,祸福相依、长短相形,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需能屈能伸、张弛有度。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就是要懂分寸,有进有退。网络分享启发为人处世之道:

01:懂分寸,要藏露得宜。

》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保持尖锐。满堂的金玉,难以守住;如果因为富贵而骄横,那是为自己种祸根。一件事情大功告成,就要藏拙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身退”并不是远离世间,独自隐居。而是懂得收敛,不显露出来,有功劳而不总是把功劳挂在嘴边。随着后天的学习,人的才能、本领日渐增长,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出众之才。然而,正如老子所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成熟、有智慧的人总是保持沉默。

 有智慧的人总是保持沉默 (wikimedia)
有智慧的人总是保持沉默 (图片:wikimedia)

02:懂分寸,宜把握好相处的距离。

《庄子·山木》中说:“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君子之交淡如水,关系再亲近的亲人,交情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完全地亲密无间,要给对方留有足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线,懂分寸,要明白这根线的存在,尽量做到不越界。越是关系亲密的人,分寸也越难掌握,越容易越俎代庖,触到他人的底线。作为父母,在孩子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的时候要有所作为,积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他塑造人格。当孩子人格完善之后,要懂得适时放手,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很多事大可让他们自己去决定。作为朋友,要掂量好自己与对方的关系,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能做。幽默的分寸把握不好,就成了低俗趣味;热情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令他人感到如火灼烧;谦虚的分寸不把握好,就会呈现出虚伪的面貌。《经》第二十章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好像都有过剩的东西,而我好像什么都不足。在与一些人的相处中,也许“不足”的态度更合适。

中国古人推崇厚德、厚道和仁义(图片:ntdtv)
中国古人推崇厚德厚道和仁义(图片:ntdtv)

03:懂分寸,凡事不宜做得太绝。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它的功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穷尽。人生在世,每天要面对和处理很多事,难免会有失误。面对他人的过错,不要逼得太紧,做得太绝,要为他人留有余地,适当包容他人的过错。尘世是一张网,每一根线都牵连着不同的人。这些线,也从来不是单向伸展,每个人都可能掌握主动权。正如曾国藩所说:“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懂分寸,是良好教养的体现;懂分寸,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分寸,是很微妙的,很难掌控。“治大国若烹小鲜”,与人相处中的分寸感,也像掌握火候一样,并非易事。分寸感的把握难以言传,只有在为人处世中慢慢揣摩,在生活中慢慢积淀经验。

(本栏目文章选自各大新闻媒体与中文网站,内容不代表希望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