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修道归去的黄损

2017年05月20日 16:35     评论»

作者: 陆文 来源:正见网

黄损,字益之,连州(今连南县)人,官至五代时期南汉尚书左仆射,是上的知名人物。据《五代诗话》、《全唐诗》记载其“少有大志,喜作诗”。在明代文人冯梦龙编著的《醒世恒言》中,还有一段关于黄损的才子佳人故事。

黄损祖辈是福建人,为避战乱辗转来到广东连州定居。黄损少有大志,青年时期就来到名列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的静福山苦读。他在山间修一静室读书习武,将此静室题额为“天衢吟啸”。黄损学问渊博,与当时的北方名士宋齐丘、桑维翰友善,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二人都“自以为不及”。清朝吴任臣著《十国春秋》及梁廷栅著《南汉书》,均盛称黄损有王佐之才。

后梁龙德二年(西元922年)秋,才子黄损果然一举進士及第。然而黄损進京后只被朝廷授了个永州团练副使。不久,南方的刘龑(“龑”字读音为yan)在广州称帝,号为南汉,当时永州属南汉势力范围,黄损便成为南汉的官员。黄损献策,要南汉乘机占领楚地诸州。南汉王采纳了黄损的谋略,不但占领了湘南一带地盘,扩大了南汉势力范围,而且还占据要塞之地,巩固了南汉政权。南汉王十分高兴,将黄损提升为尚书左仆射。按当时的设官制度,黄损的官相当于宰相的级别,为一品官。黄损为人轻利重义,在任上为民作了不少好事,曾捐资修筑水利工程,灌溉甚广。

然而南汉王刘龑为人暴戾奢侈,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大造宫室:其所造的昭阳殿,用金作屋顶,银作地面,水渠布满珍珠;他的南薰宫耗资之巨,实为罕见,只一根沉香木龙柱,就价值万金,而且在做工上要求十分苛刻。宫殿建造过程中稍有不如意就杀工匠,先后用割舌、肢解等酷刑,残杀造殿工匠多人。

面对,黄损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冒死上奏谏章,略谓:“今民庶穷落,而工役繁兴,天灾人怒,兵家所忌,苟或不虞。其何所恃以为哉!且汴洛未平,荆吴犷狡,正宜务农息民,以宏圣基,庶遏强敌。乃纵耳目之好;尽生民之膏,兴土木之劳,伤朴素之化,快一己之逸欲。而失天下之心,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奏章直斥君王过失,但忠言逆耳,未被采纳。

黄损见事已不可为,就借口患病辞官归隐,隐居地选在曾经为官任上的永州淡塘。而且据《涌幢小品》和《广舆记》等书籍记载,黄损乃信道之人,虔心学道。黄损最后的去向,也颇为奇特,据苏东坡写的《东坡志林》记载:一天,隐居中的黄损忽然离家出走,家人苦寻依旧不知去向。黄损的只得将他的画像挂在堂上来他。三十二年后,黄损忽然回到家中,坐在阶前叫家人。当时黄损的儿子不在家,只有一个小孙儿出来了,爷孙俩人却又互不相识。黄损便叫人拿来笔墨在壁上题诗道:“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唯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写完这首题壁诗后,掷笔于地飘然而去。

不久黄损的儿子回家,见墙上的诗句,问作诗的人是谁? 小孙儿指着堂上的画像说:“相貌有点像他。”黄损的儿子说:“他就是你爷爷!”急追出门到处寻找,却再也没看到父亲的身影。黄损从此再也没有在世上出现过,神奇的消失了。黄损的后人福份很大,当官的不少。

今天广东连南县三江镇还有座黄损墓(现已被列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乡民俗称为十八朝官,因民间传说黄损十八岁就中举当官了,故有此称。但历史上未记载黄损何年出生,故而这个传说并不可考证。墓碑上还刻着黄损消失前写的题壁诗,有人猜测此墓只是供后人纪念的衣冠冢。古代这种纪念性的坟墓并不罕见,例如中华的始祖轩辕在黄山得道飞升之后,人们在陕西黄陵县、河南灵宝荆山、河北涿鹿、甘肃正宁这四个地方都修建了纪念性的黄帝陵。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被汉朝以来的历朝历代公认为是最正宗的黄帝陵,因为传说里面葬着黄帝生前穿过的衣服。另据《穆天子传》记载西周穆王在西域昆仑山上还拜祭过一个黄帝陵。黄帝陵不止一个,说明古人的陵墓并不一定非要埋葬遗体。不能因为有黄损墓的存在,就黄损得道隐去的记载。黄损墓能从五代一直留到今天,只能说明后人对他的敬仰。

黄损作为朝廷一品高官,能够好道、信道,最终修道有成,成为后人津津热道的传说。其实告诉了我们在古代,在传统文化中,能够修炼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古人普遍都是信神的,也是建立在人们对神的信仰之上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就是人,最终修炼圆满成神,白日飞升离开人间。中华文化真的就是一个神传的文化,炎黄子孙都是神的儿女。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