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义仆的动人形象(图)

2016年10月28日 10:22     评论»

作者: 乙欣


遇到忠诚的义仆,是主人的福气。(网络图片)

文人田汝成在〈阿寄传〉中,塑造了一个困苦讲义气的老仆形象,发人省思。

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田汝成为明代官员,因为写得一手出色的诗文而受到注目,他的《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两部著作最为知名。另外,收录在他的《田叔禾集》中的〈阿寄传〉,被改编成〈徐老仆义愤成家〉一文,收录在“三言”之一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中,成为经典的白话短篇小说之一。除了冯梦龙有改编且收录〈阿寄传〉外,李贽受到争议的著作《焚书》、《明史?孝义传》与《浙江通志》都改写且载有此传。

义仆阿寄 形象动人

〈阿寄传〉是如此描述这位义仆的:

阿寄,是浙江淳安县徐氏人家的奴仆。徐家兄弟分家产后,各自居住。哥哥分得一匹马,二弟分得一只牛,小弟已过世,其寡妻分配到了年纪已有五十多岁的阿寄。寡妇哭着说:“马可以骑乘、牛可以耕种,踉跄老仆只是来消耗我的粗食罢了。”

阿寄叹道:“唉!主人居然说我的能力不如牛马!”老寄就开始规划谋生之事,以显示自己仍有用处的样子。寡妇知道后,就将发簪、耳饰之类的妇女饰品换得金子十二两,通通给予阿寄。阿寄则进入山区去贩卖漆料,一年后就赚到了三倍的利润。

阿寄告诉寡妇说:“主人无须忧虑,就快要能够富足自立了。”

又过了二十年,阿寄挣得财物高达数万金,并协助寡妇嫁出了三个女儿,又操办了她那两位的婚姻,陪嫁礼与聘礼都价值千金。阿寄又聘请老师前来教导寡妇的两个儿子,并向官府缴纳财货(输粟),使得他俩都成为了太学生,而寡妇一家则成为县内财力雄厚的人家。

不久,阿寄得病死了,她告诉寡妇说:“老奴已尽马牛之报了。”接着他拿出两张纸,上头详细记载了家产状况,都平均分成两份。他说:“这是留给两个公子的,可以世代相传!”阿寄话一说完就死了。

徐氏诸孙,有人怀疑阿寄有私自积蓄,就暗中打开他的箱子,发现里面并无寸丝半粟的储物。然而,阿寄的老妻与儿子,仅剩下掩体的旧衣物而已,悲痛啊!

是否觉得阿寄甚傻呢?居然在听闻寡妇认为他无用后,就一心一意只为主人一家打算,打理徐家诸事却无考量自家状况,多加看顾。在他离世了之后,居然没有为老妻与儿子留下任何物品,原文所载的“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呜呼!”岂不引发人悲凄与省思?总觉得身为主人的寡妇也该多为阿寄设想些吧!否则,阿寄最后“无寸丝粒粟之储”的苦景,又会是寡妇所希望见到的吗?

阿寄代表了一种义仆的形象,像他这样事事为主人家打算之仆,应该是每家每户的主人都想要聘用的吧!从阿寄身上,我们看到的,岂止是“义”的表现?他为主人家思虑的那一份心意与后续的行径,让我们看见了世间理经过真切实践后的实质表现。

冯梦龙在改编成〈徐老仆义愤成家〉一文后,在文章一开始即将人世之理说得透彻:

犬马犹然知恋主,况于列在生人。为奴一日主人身。情恩同父子,名分等君臣。主若虐奴非正道,奴如欺主伤伦。能为义仆是良民。盛衰无改节,史册可传神。

善待奴仆,忠诚侍主都是良民,此份诚心岂能不获得上天的肯定与世人的推崇?

附注:明清时期,富家子弟为了取得功名或官职,会向官府捐纳财物货品,此称为“输粟”。

参考资料

黄敏译注;章培恒审阅《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台北:锦绣,1993)

阿寄传–田汝成(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国学治要学习网)

醒世恒言(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输粟(百度百科)

来源: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