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受四朝君王尊崇的海云禅师

2015年12月10日 3:18     评论»

作者:皇甫容

回观天地之阔,望寰宇渺渺,时隐时现的翩翩道心,终待累世百炼之后,自迎霞光通彻。(网路图片)

这位悟境宏阔,他能任凭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腾蹑烟霞之上,高吟古调;恬于素食寒衣,开怀纵笔,端写灵篇妙章。在无边无垠的荡荡乾坤中,终以初心揣千乘明珠,不惧万仞高峰险阻,参透人间几重欢乐。绵延时空,这道禅心如天籁,曾向人间一度,天外空归;亦如明镜,形鉴宋、金、蒙元。他就是备受四朝王公尊崇的禅师——海云印简。

据说,海云七岁时,他的父亲教他诵读《孝经》的“开宗明义”章,海云突然问:“开者何宗,明者何主?”当时他的父亲一听,既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又非常惊讶小儿之空灵,心想:此儿必非尘世中人。于是就带他去拜见传戒颜公。

颜公为观其根性,就教他石头和尚的《草庵歌》。海云唱道:“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一面唱,一面不由自主地挥着小手,手舞足蹈。颜公看在眼里,心中赞叹。8岁时,中观沼禅师就收海云为徒,他8岁落发,11岁受具足戒正式为僧。后来海云随同沼公前往岚州广惠寺,此时海云已能升座演法。

在寺院中海云最小,未泯的童心又伴着禅心。一天,寺院的禅师对一个说:“你到海云的背上拍一下,等他回头时,你向他伸一根手指,看他有何反应?”这个僧人真的就去拍了一下,谁知海云只是向上竖起一根手指,然后头也不回就走了。僧人惊讶:小童如此老成,又颇有神通。

回观天地之阔,望寰宇渺渺,时隐时现的翩翩道心,终待累世百炼之后,自迎霞光通彻。(网路图片)
到海云18岁时,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军攻陷了宁远城和岚城。一时之间,寺院众僧纷纷逃散,唯有海云独自留下守侍老迈的沼公。沼公见他求道之心至诚至仁,临危大难毫无惧意,于是就对他说:“你的因缘当在北方朔漠,我将会和你顺应天道,一起前往北方。”

第二天大军入城,大将史天泽见海云气宇轩昂,毫无惧意,心中暗自惊奇。另一位大将李七哥就问他:“你是出家人,是修禅,还是修道?”海云说:“修禅就像僧人的羽翼,如国之用人,必须文武兼济才好。”两位大将见他年纪不大,却颇有胆识应对不凡,于是就以礼相邀海云和他的师父沼公。沼公开示教导这两位大将,二将听闻法理,也觉心中开阔,喜由心生,于是就对沼公行弟子之礼,并与海云结为金石之交。

此后,史、李二将又将他们推荐给南征统帅、蒙古帝国“四杰”之一的太师木华黎。木华黎请海云师徒来到北方的赤城弘法,同时,还特意向远在西征的成吉思汗汇报此事。成吉思汗颁旨说:“你派人来说的老长老、小长老,他们都是祝告上天的人,一定好好予以衣粮供给奉养。”

沼公和海云师徒二人得到成吉思汗的敬重,奉诏住持兴安香泉院。同时,太祖赐沼禅师为“中观慈云正觉大禅师”之号,赐海云“寂照英悟大师”之号,并以官禄奉养。

沼公圆寂后,海云化缘建塔,供养沼公顶骨舍利。一天晚上,海云忽闻空中有人喊他的名字,并对他说:“大事将成,毋滞于此。”次日黎明,海云就策杖前往燕京。途中经过松铺,忽然天降大雨。海云在一处悬崖下避雨留宿。就在他敲击燧石取火时,海云豁然大悟(开悟),他摸着自己的脸说:“今日始知眉横鼻直。确信天下老和尚说的不是梦话!”

在海云抵达大庆寿寺的前一天晚上,中和璋禅师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异僧手持禅杖,迳直走入方丈室内踞坐。璋禅师通知众僧:“今日但有僧过,当令来见老僧。”到了傍晚,海云果然来到大庆寿寺。海云一到,璋禅师就笑着说:“此夜来所梦者。”

海云接任大庆寿寺住持后,道丰日隆。他手刺血和金泥书写十六部经书,广布天下,并为数百王公贵族受戒。当时,蒙古尚未定都燕京,当时占领燕京的重要将领、掌管庶民生死大权的是忽都护。

忽都护常来拜见海云,听他讲经说法,而且还经常讨教诸如“蝗灾”、“出猎”、“刑罚”等问题。当忽都护询问打猎一事时,海云“对以救人为急;驰骋娱乐之事,非所为宜”来回答;当问及刑赏诸事时,海云则说:“心当以仁恕为心,方为善。”金国溃亡后,海云又特别向忽都护提出,应当对孔子后裔孔元措袭封“衍圣公”头衔,蒙古贵族接纳了此建议。

从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到蒙哥,四代君王一直对海云崇敬有加。海云悟境宏阔,说法圆融,他的敦厚也倾倒了很多蒙古贵族。元太宗窝阔台仰慕海云之名,特遣使赐以“称心自在行”。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海云被推为主持,后赐号为“光天镇国大士”。1247年,贵由汗“颁诏,命师(指海云)统僧,赐白金万两”。

早在1242年,当时尚未即位的元世祖忽必烈为了请教佛法,曾邀请海云赴帐内。忽必烈曾问:“佛法中是否有安天下之法?”海云回答道:“社稷安危,在于生民休戚。休戚安危,皆在于政。而政在天、在人,皆不离心。”

忽必烈请问佛法后,遵从海云受菩萨戒。海云劝忽必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并开示:“恒念百姓不安。善抚绥,明赏罚。执政无私,任贤纳谏。一切时中常行方便。皆为佛法。”后来,忽必烈取海云之号,改燕京普济禅院为“海云禅寺”。

海云以庙堂之高,传佛法大义;于辽疆神州,传仁恕之风。他顺天道应运入世,在四方征战的天时之下,为世道增添“仁恕为心”的浓重一笔,既延存神传文化的血脉,也使普天黎民得闻佛法,“以正道统”。

想必海云“自有孤高栖凤质,能教倜傥化龙形”。当男儿了悟道法,恬素返归希夷,如芥纳须弥,毛吞大海。纵使他身披纸袄麻衣,脚履敝屐葛屦,也不会改修道初心。回观天地之阔,望寰宇渺渺,时隐时现的翩翩道心,终待累世百炼之后,自迎霞光通彻。#

来源: 责任编辑:林斌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