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方 五子名扬

2013年09月07日 8:22     评论»

作者﹕出凡

【明心网】窦燕山原名叫窦禹钧,是蓟州渔阳(即燕山)地方的人,家资丰盈。祖父窦逊,曾经做过玉田令,父亲窦思恭,做过唐朝的妫州司马。当时,窦禹钧与他的哥哥禹锡以词学闻名。从唐朝天佑末年开始,相继做幽州掾和郑、华、宋、澶州的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最后官至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中的这一句话,就是说窦燕山行善积德、教子有方的事情。

唐宋之际,男女结婚较早,人们对男女结婚后有无子女也十分看重,而窦燕山到三十岁的时候,仍然膝下无子。有一天梦到已经去世的祖父对他说:“你命中无子无女,而且寿命短促,应该早行善事。”

受到先祖的梦中点化,窦燕山便开始行诸善事。不论是自己的同族同宗,或者是自己的姻亲,谁家有亲人故去,如果因为经济原因无法下葬,自己一定出钱帮助其家置办棺椁、祭品,使逝者入土为安,得到这样资助的人家前后有二十七家之多;遇有失依、被弃、贫穷不能出嫁的孤贫之女,自己也一定出资帮助她们置办嫁妆,使她们体面的出嫁,如此资助出嫁的孤贫之女达二十八人。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过去的朋友,还是过去认识的故旧,甚至是交往不深的人,不论谁家经济拮据、身陷窘境,窦燕山都会慷慨大方,出手相救。根据各个家庭经济困顿情况的轻重缓急,窦燕山会选择这些窘困人家中一个能善管钱财的孩子,借贷给不同数量的资本,让他们自己去经营,维持全家的生计。这样受益的人家不计其数。

对于教育培养后人,窦燕山以创办学校、培育后进为己任。自己出资先后建立书院四十间,购买了数千册的书籍,重礼聘请学高、行正、德厚的儒生为师,兴办义学,教授四方才俊。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一一给予资助。受到资助的学生中成名者前接后续,人数众多。

而窦燕山和其家人的生活,却过得十分简俭素朴。每年的收入除了日常生活和祭祀所用的开支外,剩下的都用于接济他人。作为朝廷命官,窦燕山全家没有一件金银玉器、珠宝首饰,也没有歌姬伺妾,生活全凭自己的家人躬身自理。

后来,窦燕山又梦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祖父告诉他说:“多少年来,玉帝因为你的阴德,已经把你的名字列入了仙班之列,寿命增加三十六岁,赐给你的五个孩子也都荣华显贵。你尽享人间福禄后将要无疾而终,到时候将名列洞天真人之位。”

紧接着,又告诉他:“阴阳相生相克之理,没有什么虚妄;善恶有报,或者报在当世,或者报在来生,或者报应于子孙后代身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一点也不虚妄的。”

其后,窦燕山更是大行积德行善之事。以礼为则、以德为方,从习礼仪、守规矩入手,培育自己的五个孩子静合礼仪、动蹈规矩、心思义德、身行诸善。到八十二岁时,辞别亲友,在和诸子笑谈中辞世。

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仪、俨、侃、称、僖,都是进士及第。其中,仪、俨、称、僖为宋初显官。侃在后周为官,官至起居郎。据《宋史》记载,曾经在唐末、五代和宋朝为显官的冯道,与窦禹钧感情交厚,曾经写诗给窦燕山,赞美其义德之行和教子有方。诗中“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曾经是当时社会士绅官宦诵吟讽唱的时尚。时人把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仪、俨、侃、称、僖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仪、俨、侃、称、僖,在科考中进士及第的事,据说就是“五子登科”这句成语的来历。

文据:

1.《宋史.窦仪传》
2.清史玉涵《德育古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