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药圣”──李时珍

2013年09月06日 7:41     评论»

◎楚天 整理

【明心网】李时珍 ,字东璧,生于公元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公元1593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瓦硝坝(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他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着有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一书。
  
李时珍出身于世医之家。其祖父是“铃医”,即游走江湖的民间医生。父亲名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是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药物学知识的著名医生。李言闻曾做过专替皇室贵族看病的太医院吏目(掌管太医院医事及医生的官员),晚年辞官返乡,一边行医,一边著述,他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曾编著了《蕲艾传》、《四诊发明》、《医学八脉法》,以及《痘疹证治》等医药书,在家乡颇负医名。

李时珍受到家庭的熏陶,自幼对医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愿。他常跟随父亲和哥哥采集草药,或帮父亲抄写药方,听父亲讲解药物学知识。但是,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李言闻不愿李时珍以医为业,而要他走科举做官之路。时值科举盛行,李言闻希望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成名。但李时珍自从十四岁考取秀才后,三次赴武昌应试举人,皆名落孙山。故李时珍打消了“科举”的念头,决心不入仕途,弃儒学医,专心钻研医药,时年23岁。起初,李时珍随父亲学习,之后又追随当地的一位名医顾问(字子承,嘉靖二十七年进士,也是著名的理学家)潜心学习,医术大进。

李时珍不但刻苦钻研医理,用心学习和吸取前人经验,还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仅几年时间就医名日盛,声誉卓著。李时珍行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医德高尚,往往为患者治好了病也不收药费,“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故深受人们的爱戴,不到三十岁已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
  
公元1551年,封藩于湖广的富顺王朱厚Yj传召李时珍为其子治病,李时珍手到病除,遂医名大显。后又治好了武昌楚恭王之子的气厥病而受到楚王赏识,被聘为楚王府的“奉祠正”(掌宗庙祭祀),兼管良医所事务。公元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太医院的副主管)职务。在此期间,他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摘录了不少医学资料,并接触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珍稀药材与历朝所保留下来的古典医籍,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他的医药学问也得以精进。但由于他淡于功名荣禄,在太医院任职未及一年,就辞职归家,一面行医治病,一面专心著述,编修《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数十年的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深切感到,作为一个医生,识药、用药是个关键问题,而所依据的本草书籍其准确性和详备性则更是事关重大。他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发现历代的本草书中都存在着不少错讹之处,有些用药经验已不切实际,而且书中记载的药物品种繁杂,名称混乱,有的一种药有两三个名字,有的两种药混为一名。李时珍深感原有本草著作之不足,立志重着本草,以益后代。他先后精研古籍及医典文献800种,包括医药专书、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等书籍,“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李时珍还深入民间广集单方、秘方,向农民、猎户、渔民、樵夫、药农及民间医生请益,并躬亲实践,深入实地作种种必要的考察,请教。为了弄清许多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李时珍背起药篓,带着儿子及徒弟庞宽,“访采四方”,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古籍本草书上的药物加以鉴别和考证,纠正了古书中的许多错讹之处,并搜集新药物三百七十四种。经过二十七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辛勤劳动,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在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闻名中外的药物学巨著。这时,李时珍已六十一岁。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药物学所有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书中对药物进行了系统分类,首类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味、性能等。全书共五十二卷,一百九十余万字,卷一卷二为本草序列,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药,从卷五到卷五十二,将所收集的1,892种药物划归为十六部,六十类分述。书中附动植物插图1,110幅,载入药方达11,096个,其中由李时珍亲自搜集的民间药方就有8,161个。每种药物之下依次分为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可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完备。《本草纲目》一书在世界的药物学史上占在重要的地位,先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文字,成为国际学界的重要文献之一,对后世医学贡献很大。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称之为“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臣民之重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谓之为《神农本草经》而言“集本草者无过于此”。
  
《本草纲目》作为一部药物学巨著,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草纲目》共记载矿物性药物276种,记载动物性药物445种,记载植物1,094种。李时珍在书中力求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性能等自然属性来对植物加以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系统、明确,到现在仍然有参考价值。
  
李时珍一生著述很多,除《本草纲目》外,他对脉学、针灸学和中医理论也作了深入的研究,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流传于世,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而他着的《五脏图论》、《频湖医案》、《集简方》、《三焦客难命门考》、《白花蛇传》等医着却不幸失传了。
  
李时珍于公元1593年逝世,享年七十五岁。公元195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风靡全国,医家视为珍品,争相抢购,不久流传于世界各地,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