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猿万年话医圣

2013年09月05日 21:50     评论»

【明心网】中医是我国古代灿烂科学文化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繁荣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世界各国也都有过自己传统的医学,古代的阿拉伯、印度和罗马帝国就曾经很发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的传统医学都因为经受不住现代医学的冲击而淹没了。唯独我国的传统医学依然保持了自身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仍然焕发着光彩,并且还在不断地给人们提供新的启示。这是因为它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以至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古代百科知识的最高成就,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以及历代医家反覆整理和不断提高而形成了一门高深学问。汉代的张仲景,对于医学的发展,就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我国历代人民都尊称他为医圣。

张仲景生于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一五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传说他曾担任过长沙太守,所以也有人称他为“张长沙”。东汉末年,天下乱离,连年片战,疫疠蔓延。张仲景面对人民死伤过半的现实,尤其是他的家族二百多人不到十年就死去三分之二,这些强烈地促使他发愤钻研医学。他拜同族叔叔张伯祖为师,由于勤奋刻苦,不几年就取得了卓越成就。传说有一次张仲景到桐柏山去采药,在山中遇到一白发苍苍的老者请他看病。张仲景静息把脉,十分惊讶地说:“为什么你会出现兽脉呢?”老人笑了笑说,他确实不是人,而是深山密林里的一老猿。张仲景就送给他一些草药,老猿服后病果真好了。第二天,老猿仍然变做老人,送给张仲景一根万年古桐,留作纪念。后来,张仲景就请琴师用古桐制做了两张琴,一张叫“古猿”,另一张叫“万年”。这当然是一则神话传说,记戴在《古琴疏》中。但是,从中反映了张仲景的高明医术和后人对他的怀念。

除去上述传说之外,在晋人皇甫谧的《甲乙经序》里还有一段真实的记载。

与张仲景同时代,曹氏父子的周围集结了一批文学家,其中以建安七子最闻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子里名望最高的首推王粲。王粲少年时代就有才名。一次,大学士蔡邕宴请宾客,听说王粲正在门口等候进来,蔡邕连鞋都来不及穿好,便急忙跑到门口去迎接。众宾客还以为肯定是位大学者来了,没想到这位惊动了当朝大学士的人竟是一个十几岁的瘦小不堪的孩子。蔡邕却对大家说:“这个孩子有异才,我不如他。将来我的所有藏书都要送给他。”自此,王粲名扬天下。

后来,王粲来到荆州,由于相貌不扬、身体瘦弱,刘表没有重用他。然而就在荆州,他认识了张仲景。一天,王粲到张仲景家作客。张仲景一看王粲的气色不对,对他说:“仲宣呀,你的气色可是不好呀!”(王粲,字仲宣,所以张仲景这样称呼他。)王粲不以为然地说:“当然啦,战火连天,到处逃难,疲于奔命,气色怎么会好呢!”张仲景说:“不,我是说你已经得了病,需要及早治疗。你若是听我的话,及时服用五石汤,或许还来得及根治。否则的话,到你四十岁的时候,就会眉毛脱落,到那时就难以医治了。”当时,王粲刚二十岁,并不觉得自己有病,还误以为张仲景是在故意卖弄医术,便随口应声地说:“好吧,那你就开付药给我吃吃吧!”过了些日子,张仲景专程到王粲家,关心地问:“仲宣,你可服用了五石汤?”王粲不好意思说没有服,只得说:“近怕嘱咐,我每天都在服用。”张仲景却摇摇头叹道:“看你今天的气色,你并没有服药。我再嘱咐你一遍,如若不及时服药,必有后悔的那一天。”王粲听了,还是不以为然。此后,廿年过去了,王粲名声更大,而且深得曹操重用。然而,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他的眉毛开始脱落。直到这时,王粲才想起张仲景的告诫,但是已经太晚了,他的眉毛很快就落光了,不过半年便死在东征孙权的路上。这一段史实也说明了张仲景的医术是相当高胆的。

张仲景对于医学的不朽贡献,主要是他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伤寒杂病论》。该书原为十六卷,后经战乱,有所散失。到了晋代经王叔和搜集编次成三十六卷,宋代林亿、王诛等人又先后整理校定,分别编成我们今天可以读到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在这两部书里,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外邪侵害脏腑、经络的程度,患者正气的盛衰,系统论述了外感热病发展变化过程,进一步丰富了《内经》的脏腑经络理论以及病机学说的内容。同时,他首次提出了“六经分证”学说和“八网辨证”的原则,为后来的医生在辨证施治方面提供了准则和经验。另外,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使用了数百个方剂,其中大部分方剂经现代医学证实都是有很高疗效的。

清代名医喻昌曾称颂张仲景说:“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他的话一点也不过分。张仲景的才华和智慧将永远恩赐给我们以生命、健康和幸福,将永远启示我们去认识渊深似海的中国古代医学。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