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剑文化(组图)

2012年11月29日 16:35     评论»

中国古代剑文化

在中国古代,士人阶层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从春秋时期开始,便盛行“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法。经过一代代的士人的传承,在这个阶层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其中剑文化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了让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纷纷在各诸侯国之间奔走。在当时战乱频仍的时期,这些人都是佩剑而行,直至游说成功,成为他国的 客卿,一步跨上贵族阶层,他们依旧保持着佩剑的习惯。慢慢的这种习惯成为了后世士人阶层的文化象征。从春秋到明清时期,士人都是拥有仗剑游学的权利的,即 便是在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清朝,只要考上秀才,也便拥有了佩剑的权利。

古时候正统的儒家文化是要学习六艺的,这六艺中便包括剑术。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因此在国势强盛的汉唐、文化兴盛的两宋, 乃至以武功拓边的元明时期,只要是士人便会佩剑,并且能够耍上两手剑术。与这种文化相配的是铸剑工艺的发展,在青铜时代,士人的佩剑多是短剑,古朴无华; 在铁器时代来临之后,铸剑工艺的提升带来的便是剑体的加长,并随着人们身高的增加,长剑成为了士人的最爱;到了火器盛行的明清时期,佩剑逐渐成为了一个象 征,明代士人的佩剑多雕龙画凤,样式虽美但无法实用。

中国古代剑文化

进入近代之后,随着士人阶层的消亡这种佩剑文化也不复存在,不过作为在中华大地上流行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剑文化代表着士人的风骨与坚守,无数饱学之士仗剑秉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与传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