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迷津

2013年10月24日 17:40     评论»

◎佚名

何为学问?学问,实质上是观念,现在通常指的是科学知识。学问,一学二问。学的、问的,全是别人的。有学问,就是肚里装有学来问来的知识。有了学问,再把学来问来的东西复制一套灌输给来学来问的,就这样学来问去,像传染似的,科学知识就普及开来。为了统一人类的思想,专门兴办了复制现代学问、科学观念的机构──学校,用星罗棋布的学校来传播现代学问、普及科学观念,这就是所谓的现代教育。

“世间人都迷,执著名与利,古人诚而善,心静福寿齐。”(《洪吟》“放下执著 ”)古人搞教育、做学问,注重为人之道,心性理性一致,德智一体,讲德才兼备,以德为本,整个社会信奉“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重道德不纵欲,没那么多的需求、念想,也就没那么多事儿、那么多活儿,用不着那么多争夺名利、寻求刺激、享乐的知识。学问、观念也就没有那么繁杂。

现在是心性理性脱节,德智分离,学问第一,直接跟工作岗位、饭碗、钱包和各种待遇乃至整个生存条件、命运挂钩。即使嘴上喊德育第一,骨子里也是智育压倒一切,好像没学问比缺德更糟糕、更可怕,有道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教育,教人科学化、知识化,思想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大重视、不大在乎道德了,就连知识、学问本身也变异了,几乎完全成了发财之道,抓钱的文明手段,文凭也成了商品.赌技、嫖术等乌七八糟的玩艺儿,像《厚黑学》那种教人做坏事的货色,也都成了时髦的学问。于是,学问之下,门庭若市,越是市场上看好的学问,人们越是趋之若骛,这早已成为现代教育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景观。实际上,这种以引诱人求知识、做学问的形式,诱发、利用和加强人的各种欲望、执著心,用科学观念来冲淡、排斥以至取代道德观念,借以统一、控制人的思想观念的背后的东西是邪恶的。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享乐无度,需求越来越多,相关学问也就多起来,转而又越发沉湎于无节制的物欲追求之中。

有人可能会问:“谁不想过好日子啊?”是的。常人都想过好日子。可好日子有真有假、有高有低,有个“度”,并不是像现代人想的那样,得到的、消费的越多,享受的服务越高级,越好得没边越好。因为真善忍“这个宇宙特性在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要求”(《转法轮(卷二)》)。人得遵守做人的道德规范。如果没有了维持人类道德的心法约束,那人就不成其为人了。“人的真正生命是元神”,“元神是不灭的”,人不止一生。人一生中的福寿都有定数,是由人的德和业力的大小决定的,不是人想得到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如果消费过度,德消耗过多,造的业多,就会招灾、折寿,下辈子会多灾多难;“一点德没有,那就得形神全灭”。再说,那也不是真正的好日子。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不是为了当人,”“人要返本归真,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转法轮》)。而现代学问与返本归真南辕北辙,充其量也不过是教人混日子。

有人会说:“有了学问多充实呀!没有学问也不行啊!”不错。人不是不可以有学问,只是“人就像一个容器,装进去什么就是什么”(《精进要旨》“溶于法中”),学问也有真有假、有善有恶,有个“度”。真学问够用即可,假学问越多业力越大,那不是真的充实。人从娃娃开始就追名逐利,相互竞争,整天疲于奔命,也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去想去学去问别的了,自己的本性被科学观念埋没起来,很难再产生返本归真的念头;失去心法的约束,人类的道德水准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不停地滑了下来,最终将让人都变成“拜物教徒”。其实,“过去的人一点也不比现在人不聪明。人的大脑所能用的那部分从来都没有扩大过。只是我们现在的人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聪明。”“现代人一点也不比古人聪明”(《法轮佛法(在美国讲法)》)。实质上,现代教育是一种变相的“愚民政策”,其学问,仅仅是追求欲望的暂时满足,是淡化道德的短视假理,它没有也不可能使人更聪明些,反倒使人在假象中迷得更深了。

一管之见,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来源:新生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