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在中国

2013年06月17日 23:00     评论»

◎王红旗

楼兰古国消失在荒漠之中,我们知道它曾经存在过。和氏璧在战国群雄的硝烟中失踪,我们不怀疑它曾经存在过。《水经注》记载,周显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45年)九鼎沉没于泗水之渊(今日徐州附近),一百多年后又从水中出现,秦始皇闻讯大喜,并在东巡途中组织打捞,可惜缆绳断绝,九鼎重新沉入水中,从此再无消息;真的有九鼎吗?大多数人都相信这是真的;九鼎是大禹时代铸造的吗?许多人半信半疑;九鼎上铸有《山海图》吗? 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接近于神话或传说了。《列子·汤问》记有,渤海之东(今日太平洋)有五座山,即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山上有众多仙人居住,此后由于天灾人祸,岱舆、员峤二山(实为海岛)沉没海中,无数居民逃往它处,这个古老的故事长期被人们视为神话(类似大西洲、太平洲的传说)。

但是,神话传说就一定是编造的想象的文学故事吗? 未必!世界上许多严肃的学者都在尝试从古代神话传说中,寻找那些遥远时代的人类文明活动事迹。以色列人更是不遗余力地在《新旧约全书》中寻找蛛丝马迹,他们坚信在古老的神话传说里记录着自己祖先的足迹。这是因为,人类的文明活动,不仅可以物质的形式遗存下来,也可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包括图书文字绘画符号等视觉信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听觉信息),两者可以互为补充,眼见可以为实,耳听也可以为实,它们都是获取远古信息的重要途径。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复活节岛石人像、美洲大地上的巨幅图画承载着远古失落的文明,精卫填海、诺亚方舟、羽毛蛇神、雅拉射月、众帝之台、大人之市等神话传说同样记述着远古失落的文明。事实上,笔者在《追寻远古的信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一书中指出,远古传说是人类文明早期记录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而远古神话则是同时代人或后人对远古传说的解释,因此我们今天有必要重新从信息传输角度去研究解读远古神话传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中国拥有一部令外国学者惊奇、羡慕的古老的奇书《山海经》,它记录着洪荒时代许许多多早已失落的文明信息,那是传自我们祖先(包括他们远方的邻居)的记忆碎片。笔者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研究,发现《山海经》是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四部著作合辑而成,编辑者系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此事件促成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以及图书出版业的起源;笔者还相信周室典籍至今仍被王子朝等人秘藏于地下,大约在今日河南省南阳地区)。

有趣的是,《大荒东经》称:“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蹲其上,张其两耳(臂)。”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大荒东经》记有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大荒西经》记有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山上有门状结构物,用以观测日月的升落,从而判断季节时辰;如果有人说它们好象英国的巨石阵,我们没有理由轻易地否定这种观点.《海外北经》、《大荒北经》、《海内北经》记有,大禹治水过程中,曾经建有众帝之台,它们是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共工台,这些台均为两层的四方台,位于昆仑的东北方;其中共工台的东南角,有一虎皮色纹的蛇形塑像,它的头向着南方。显然,这让我们想起美洲的四方台型金字塔。可惜中国古代的金字塔群早已消失在地平线下了。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去寻找,仍然有希望找到它们。

《五藏山经·西山经》记有黄帝的都城昆仑丘,那里人烟繁茂、灯火通明,黄帝花园由神英招管理守护,黄帝都城由神陆吾管理守护;陆吾的装扮非常奇特,他把自己化装成老虎的样子,这样他便可以获得老虎的威严和力量。陆吾在《海内西经》里又被称作开明兽,它的身躯体大类虎,长着九个头,却都是人的面孔;它站立在昆仑之上,注视着东方。显然,开明兽的作用与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几乎完全一样,它应当也是一座大型塑像,目光望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笔者在1987年5期《民间文学论坛》上发表论文《昆仑山地望探索》,指出远古的昆仑山位于今日黄河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如果有相应的资金和有关方面的支持,笔者相信能够在那里找到众帝之台和昆仑帝都的遗迹。

据《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大约四五千年前,大禹治服洪水、划定九州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山川大地,记录物产风情,绘制物产分布图,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可惜古图九已失传,所幸考察内容被记录在《五藏山经》之中,计有南、西、北、东、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以及相应的水系地望606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正所谓: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为了寻找中国古代失落的文明,为了再现神奇瑰丽的远古华夏大地景观,笔者与画家孙晓琴女士历时五载,于1999年9月9日创作出巨幅丙烯画《帝禹山河图》(全称山海经五藏山经艺术地理复原全景图),画高5.4米、宽7.8米,将《五藏山经》记述的全部内容均绘入画面之中。我国神话学泰斗袁珂先生题词祝贺,称赞这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够找到上述失落的文明遗迹。

发稿:2002年3月6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