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中的“病梅”指的是什么?(图)

2016年10月23日 9:50     评论»

作者: 郑楚雄


《龚自珍诗意图》,蒋兆和绘。(网络图片)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很传诵,中学语文教材有选读,所以相当深入民心。由此,他写这篇文章所讽喻的是什么,便很值得留意。

政途不得志 加速思想前进

当然作者的讽喻对象是隐晦的。作者以梅喻人,影射当时中国的社会就像病梅一样,被旧传统、旧思想所禁锢,新生的力量无法自由成长,文章具体反映出清代道光年间中国社会的问题。一般来说,文人画士把梅花“斫直、删密、锄正”,比喻当政者对人才的压抑和摧残,根源在于不文明的科举取士制度。

龚自珍三十八岁始中进士,但朝考却以“楷法不中程”(楷书不合馆阁体的规范),不列优等,无法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丧失日后参与朝政的机会。龚氏也为此抱憾终生,曾于跋某帖写道:余不好书,不得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回忆幼时晴窗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一生无困扼下僚之叹矣!一个反对八股取士的人,偏偏不透过这么一个途径便无从发展抱负,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但仕途失意也非全是坏事,这加速发展了他的进步思想,成为批判清朝腐朽政权的一种启蒙力量。

龚自珍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写的《己亥杂诗》有一首:“只将愧汗湿莱衣,悔极堂堂岁月违。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一四九),可说是这种发展过程的很好的解说。用字体不合时俗而压抑一个人才,这是很荒谬的事情。

“病梅”意象广泛

“病梅”的意象其实也是颇广泛的。《己亥杂诗》有一首反缠足的陋习:“姬姜古妆不如市,赵女轻盈蹑锐屣。侯王宗庙求元妃,征音岂在纤厥趾?”(一一七)说起来相当感慨。除了这首诗外,他在《婆罗门谣》中,有“娶妻幸得阴山种,玉颜大脚其仙乎”这样颂赞不缠足的少数民族妇女;在《菩萨坟》中,也有“大脚鸾文靿”的颂语。穿着尖头鞋子(蹑锐屣)的轻盈赵女,她们的体态被欣赏,不就有些“文人画士”偏赏欹梅的相同韵味吗?

龚自珍对人的体格被残害也感触良多。《己亥杂诗》写鸦片的毒害和剖析鸦片流毒的背景:“津梁条约徧东南,谁遣藏春深坞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八十五)、“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八十六)。他抨击“莲幕客”(官吏的幕僚)私下贩卖“阿芙蓉”(鸦片),本身也是烟瘾发作时“泪眼荧”的受害者。所以也很支持友人林则徐的销烟救国的行为,也以未能参与其事而感可惜(《己亥杂诗》第八十七首:“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病梅馆记》是作者在1839年(47岁)返回故里杭州所写作的。篇章的另一题目叫《疗梅记》,和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是同一年的创作。经历了波折跌宕的人生,观察过复杂多端的世情,作者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要疗的梅着实不少。“予购三百瓮,皆病者,无一完者”、“江、浙之梅皆病”,这样的的唏嘘是沉痛的,这包括了思想上、体质上和体格上对人多方面的残害。

作者慨叹“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是否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改良无望发出了沉重的声音?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