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话语(图)

2013年10月28日 0:59     评论»

文/源泉

牛郎织女鹊桥会

牛郎织女鹊桥会


时光荏苒,世易时移,在钢筋水泥逐步吞噬绿树草地、大伙儿都愿意坐飞机去原生态农场自由体验的今天,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也许古人的生活并不像我们原先想像的那么糟糕。

古时候没有空调和电扇,更没有现在这样的户型和防盗门,一到夏天晚上,街坊邻居们便会拿着蒲扇扛着板凳到外面三三两两地聚集,看星星,侃大山,讲故事,轻松自在,那是我们现代人再也体会不到的欢快融洽。

黄历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星与织女星在天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则生动的神话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这一天就衍生成为后世的“七夕节”,并流传于海外,成为东方传统习俗的一部分,几千年来盛行不衰。

祭祀饮食

最早,七夕节是帝王宫廷祭祀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日子,到了汉代,七夕节开始在民间盛行,而主旨其实还是祭神祈愿,几乎全世界的古代人都认为在节日里用虔心制作的特色食品来敬神,会给全家带来好运。而七夕节最出名的特色食物就是“巧果”,一种揉合了蜜糖的油炸面团,有着千变万化的形制与图案;此外还有雕刻成各式吉祥图案的瓜果,称为“花瓜”。

唐朝时七夕节民俗传入朝鲜与日本,分别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七夕食品,如蒸片米糕、麦煎饼、南瓜煎饼、各式黏米小点心等等,因为广受人们喜爱,所以这些日韩传统糕点现已成为日常点心,在超市里到处可以看到。

晒书拜魁星

七月七日,又是传说中的魁星生日,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所以很受读书人崇敬,特别是准备参考科考的学子们,都会在这天来祭拜魁星,祈请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所以在普遍崇尚道德教化的中国古代,七夕节又是全社会的“文化节”。

唐朝时又将七月七日定为“晒书节”,到了这一天,上上下下、家家户户都会将家中的藏书拿出来,在院子里晒一晒,在除霉清蛀的同时,也希望能沾一沾魁星带来的仙气。其实从节气来看,这段时间刚好是在夏季阴雨季节之后,农田秋收之前,正是晒书的好时候。当然, 如果那天下雨,一般就要把晒书的日子往后顺延了。

承接圣水

七夕在古代一直是个喜庆的节日,许多节日都重叠在这一天,特别是在传统的数术文化中,认为这一天是一年中的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初七清晨取得的露水被称为“双七水”,认为其具备神奇的功效。

在浙江、湖南等地方,妇女们保持着在这一天里接露水、洗头发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让人长保青春美丽。在广西一带,人们在七夕节清晨也要去河边取水,封存在瓮器里,认为服之可以辟邪延年。传说中更有一个以松柏为主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必须以七月初七的露水调配制成,服之可益寿延年。所以七夕节在古代,又是一个承露配药的好日子。

“七夕圣水”真的有没有这样神?中医中的许多奥秘至今没能解开,但近年来的“意识--水结晶”实验似乎已经证实了良性意愿可以调节、改善身心状态的传统说法。

赋诗填词

在这个追思怀古的节日里,少不了诗人登场。从古至今,诗人留下的咏怀七夕的诗词不下数百篇,早在《诗经》中就提到了古老的牵牛、织女星传说;在东汉时期有无名氏留下了清丽脱俗的传世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而在群星璀璨的唐宋时期,更是留下了许多许多歌咏七夕的传世佳作,仅以“七夕”为题的传世唐诗就有许多;到了宋代,秦少游的一阙〈鹊桥仙〉词,更是被后人奉为经典传唱至今:“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今天,工业文明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电子数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年少过节时的那份真淳与欢乐似乎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却时常以一种根的意识,在不经意的刹那间再度涌现到我们的脑海里,永难忘怀。

不管怎样,聚餐、甜点、海边、星空……今年七夕,你也可以计划着与全家过一个与众不同的“七夕节”。
来源:新生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