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恐怖传说——猫脸老太太

2015年01月11日 9:21     评论»

2013-03-28 22:30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个老太太,夫家姓李,自己姓什麽叫什麽别人也不知道。家住黑龙江省北部边陲的一个小村里,日子过得平平淡淡,自己的儿子儿媳对她不怎麽好,但过日子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後来因为一点小事,老人和儿媳打了起来,(东北人都比较彪悍啊),老人晚上气不过就上吊了,因为是含恨而死的,老人的後事也没办得风风光的,毕竟家里也不太富裕,打算把遗体放上一晚上,明天就下葬,老人傍晚上去的,那天天很阴,死相很骇人,眼睛半睁着,舌头伸出嘴外,都有点发黑,面目狰狞,当时人们都不敢靠前,说来也奇怪,老人的儿子赶来了,哇得就哭了,跪在老人身前,大家敢才把老太太给弄下来,这也是村里老人让那麽做的,含冤而死的人,必须让自己最亲的人在身边,才能入棺安葬,但还是没能阻止老人半夜的诈屍.

晚上为老人换上寿衣後,儿媳也很伤心,回娘家了,老人的儿子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娘,晚上给老人守孝,在黑龙江冬天夜很长,老人的儿子和一个邻居坐在一起,说着话,邻居说着说者就瞌睡了,这时候老人家养的一只花猫,从老人的遗体上跳了过去,落地後就不动了,老人豁地坐了起来,半边人脸,半边猫脸,老人的儿子当场就吓傻了,老人起屍後,把自己的邻居抓死了,她儿子趁着这断功夫撒腿跑了,边跑边嚎:」我妈诈屍啦「,农村睡觉都早,晚上更是安静,说来也奇怪,要是在平时,有个人半夜那麽大声叫,狗肯定也跟着汪汪叫换,但今天晚上,没听见狗叫,只能听见狗儿改那直哼哼,儿子也吓疯了,顺着路冲到村里的一个人家里,在那家过了一夜,晚上那家人也很害怕,都不敢睡觉,怕老人来找儿子,把狗也牵屋里,那狗就瞅着儿子,也不咬,就是乌呜的哼哼,天亮後,就叫了一帮人回儿子家,发现只有邻居肚子被抓开了,老人不见了,後来这个村子就感觉很阴暗,总有动物不见,後来还有几个小孩没了,弄得人心惶惶,大人都告诉自己小孩,没事不要乱跑,要是真碰见那东西了,就绕着弯跑,反正就是围着个东西跑就行,据说是殭屍不会转弯,反正事情弄得挺大的,据说把中央都惊动了,後来派出武警把老太太找到了,用机枪大烂後烧掉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时有犯罪团夥装成诈屍,抓小孩卖人体器官,剩下的肉啊什麽的都拿来养老雕,到了後来就出面辟谣了,消息传得很快,说什麽的都有。当时我还小,弄得我的心里都有阴影了,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问问黑龙江的同学,看他们听没听过….事情的经过差不多就是这样,小时候大人说这些事的时候我偷着听一点,自己记得也不多了,不过,也就是那麽回事,这世界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因为未知,所以才觉得恐怖。。。

2.这已经是陈年往事了,如果正史上不记载,这件事就会被後事传为一时笑谈。但说是笑谈,很多人恐怕是笑不起来,因为这件事在很多人心中曾经是个恐怖的经历!

猫脸老太太这件事绝非小事,如果你感兴趣,现在百度应该还能找到资料,我这里只说说我个人的经历与所想吧。事件应该发生在1995年或者1996年,具体记不清了,我那时大概上小学4,5年级,也就是这件事的主要「受害者」,孩子。一开始这个谣言是怎麽起来的谁也不知道了,但是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一个老太太,死的时候,因为有猫从身边经过,所以诈屍了(这是很地道的民间风俗,直到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农村丧葬时都不让牲畜接近,全部关在该关住的地方,防止动物从屍体旁经过时,让屍体「借了气」而诈屍,而这个「老太太」就是因为被猫「借了气」所以诈屍)。

据说这个「老太太」 专门吃小孩子。这个谣言的散播是有一个过程的,一开始我们村子有这个传言时,村里人并不以为真,但是很多在外面回来的人说,其他地方也在传说这个事,这就好像增加了事情的可信度,最後出现了什麽情况呢?我们小学专门开了全校大会,就是校长站在大讲台上,对着全校学生训话,内容是一,要求小学生上下学时必须结对而行,不许单独「出动」;二,全校小学生必须扎红绳(也是传言,伴随着「老太太」而来的传言,据说「老太太」 吃小孩子,但是在手腕上绑个红绳就可以辟邪了),这些事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为什麽这麽说?因为就关於红绳这个事情,我的记忆就非常深刻,因为我当时和我的同桌打了个赌,我说我不扎红绳保证也啥事没有,而我同桌威胁我说,不扎红绳我就被吃,结果我好像是全小学唯一没扎红绳的人,最後的结果当然就是真的 「啥事没有」,我当时敢打这个赌的原因可不是因为我胆子大,恰恰相反,我小时候胆子非常小,夜路从来不敢单独走,其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年龄小「无知」 !

最後这个谣言传到什麽地步,全黑龙江的小孩子都开始恐慌,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去上学了,因为害怕路上被吃!我估计这件事好像严重到黑龙江以外都受到了影响,而这个谣言的结局也是具有戏剧性的——「老太太」最後惊动了中央 ,於是派出了军队,「老太太」被士兵用枪打烂了後脑勺才死了!

关键字: 故乡传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