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陰生 夏至節俗與自然節氣

2016年06月20日 8:18     評論»

二十四節氣文:容乃加繡球花夏至之花(容乃加/大紀元)

繡球花夏至之花(容乃加/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向日葵,夏至之花。(王仁駿 攝影)

「夏至」在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日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在年中的六月21日或22日,幾乎直射北回歸線,稱這天叫做「日北至」。過了夏至,太陽在地球上的北至點逐漸南移,北半球白日就慢慢變短,黑夜慢慢增長。

古人在夏至有避暑的風俗,唐代詩人韋應物詩〈夏至避暑北池〉起頭就說:「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顯然,在唐代時,人們就普遍認識到夏至的宇宙理象,同時感時而憂患施政教化未能即時。

夏至有三義

夏至的「至」在天地運轉中有三種意義:一表陽氣至極,二表陰氣始至,三表日行北至。 五月之卦是姤卦,掛爻五陽一陰,一陰起於下,表「夏至一陰生之象,所以說夏至這一天在年中陰陽消長循環中是一個轉折點,陽氣至極,陰氣始生。

唐朝詩人權德輿〈夏至日作〉詩中吟:「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敘寫天地運行帶來了季節的循環變化,在夏至這一天清醒體悟了天地陽消陰長。夏至是從陽氣極盛轉而步入陰長陽消的起點。

夏至 祭神祀祖

中國的傳統天地觀中,陰陽循環、陰陽消長與平衡是一個重要概念。夏至日開始陰氣漸漸生,同時夏至是農作物生長最快的時節,也是發生病蟲害、水旱災害最頻繁的時期,引此各朝天子常在「夏至」之日祭地祀祖,祈求土產富饒、穀物豐收。

從周朝開始,就有天子率領群臣和神職人員舉行夏至祭典的傳統,參与祭典者必須在祭典前齋戒。天為乾、屬陽;地為坤、屬陰。夏至祭地之典在城外北郊舉行,因為南屬陽、北屬陰,又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祭地的祭壇築成方形,稱為「方丘」又稱「方澤壇」。祭地供品也多為豬牛羊三牲,祭祀完畢供品埋于地下。坐落在北京安定門外的地壇,就是明清兩朝的皇帝舉行夏至祭典的地方。

地壇總面積37.4公頃,呈方形,整個建築從整體到局部都是遵照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和象徵構思設計的。(網路圖片)
地壇總面積37.4公頃,呈方形,整個建築從整體到局部都是遵照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和象徵構思設計的。(網路圖片)

這種對著上天懷著虔敬之心的信仰表現,從古代以來一直是中華中珍貴的一部分,落實到生活中,「天人合一」是帶給中國人身心安適的最高境界,從而表現在節慶習俗中、表現在對應于節氣的養生中。

夏至放暑假 彩扇驅熱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四個節氣之一,因此古來就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民間也有很多夏至的節俗。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更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朝的婦女則在夏至進彩扇驅熱,以粉脂香囊相贈遺以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

夏至俗諺—自然.節氣

《禮記》中記載:「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天地運作有序,萬物生長有時,人間循時利用萬物得以厚生。一年中聽到了大黑蟬開始鳴叫,表示夏至到了;此一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有一種植物在夏季的中期,也就是夏至開始生長( 夏季有六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 小暑、大暑),故而人們給取了「半夏」這個名,而木槿花到了夏至就逐漸繁盛開花了。

全卵II (Brood II)是一種長著鼓鼓紅眼睛的蟬(知了),經過17年的地下生長期,今年將在美東地區破土而出。(epochtimes資料圖片)
聽到了大黑蟬開始鳴叫,表示夏至到了。(epochtimes資料圖片)

「夏至」也是香蕉的採收、盛產期喔!另外像是豆類也在夏至時節盛產,俗諺歌謠吟:「清明高粱穀雨花(棉),芒種芝麻夏至豆。」;也有的地方說「立夏芝麻小滿黍 」;在台灣則說「夏至早晚鋸」、「夏至種籽齊去」,這諺語說的是在夏至忙收割水稻。台灣中南部的第一期水稻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所以農夫們早晚都辛勤忙碌的收割稻子,緊接著要把第二期農作物的種籽全部播種下土,夏至時節皓日當頭,汗滴禾下土,辛苦說不盡。

夏至之花


向日葵,夏至之花。(王仁駿/大紀元)

幾種夏至時節開的花添加福氣和風物詩情。馬齒莧又名「五行草」、「長命草」,俗稱半支蓮,「蕪史」中有記載,在夏至日插戴馬齒莧能益壽延年。明朝時,向日葵在夏至就很普遍使用,向日葵圓臉般盛開的花隨太陽轉向,看到向日葵,誰能不想起盛夏來臨了呢!其它如繡球花、夾竹桃和「天中五瑞」,這些都是夏日之花的代表。

夏至九九歌

酷熱,所以防暑和保健很重要。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樑上有首〈夏至九九歌〉,以九天為一小程,共九程八十一天,描寫夏天的氣候與景象演變,廣為流傳。

〈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湖北省的緯度落在北緯29度58分~31度 22分之間,在這〈夏至九九歌〉炎夏的時日大約個把月,往中國南方其它地方炎夏就漸漸延長,北緯23.5度之南,都在太陽能直射的範圍內,整整一個夏天都很炎熱,〈夏至九九歌〉內容自然也就不一樣了。〈夏至九九歌〉表現了地球對應于太陽運轉產生的夏季特色,同時反映地方的特色。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天人合一」,老子《道德經》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虔敬天地、遵循宇宙自然規律而運作帶給人與天地和諧共鳴、永保安康的舒暢生活。@*

來源:大紀元 責任編輯:方沛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