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英-大都督周瑜】第2集 少年英雄相见欢

2017年08月11日 15:18     评论»

【万人之英-大都督周瑜】第2集 少年英雄相见欢
【万人之英-大都督】第2集 相见欢

记者/主持人:静汝

听众您好,这里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欢迎您收听「千古英雄人物」,我是德明,现在为您播出的是大都督周瑜第二集-少年英雄相见欢。

元代大诗人朱桢写过一首诗:「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还英雄。」他是说,虽然大石上赤壁的字已经被苔藓盖住看不见了,但是就算千年过去了,周郎的功蹟也不会被遗忘消失。

我们上一集讲到《》作者罗贯中的政治立场,是拥刘反曹贬吴,所以在他的笔下把周瑜涂改得面目皆非,和真正历史上的周瑜相差甚远。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讲,在《江表传》中被称为「年少有美才」的周瑜,他的家世背景和当时是怎样的一个大环境。

周瑜的家世

周瑜,字公谨,从小就怀抱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有独到和卓越的远见,能文能武,是一个全才型的人物,他既能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同时又是一个很会带兵上战场打仗的大将军。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家世背景,造就出来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呢?

公元175年,周瑜出生在今天安徽庐江的舒县,周瑜的家世显赫,他的高祖父周荣在章帝晚年时,开始步入政坛,担任尚书令;爷爷的兄弟叫周景,跟他的儿子周忠,两人都是汉朝的太尉,名列九卿之一,一品大员,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他的父亲周异,则担任过洛阳令。周瑜在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教育,他不只生得身材高大、长相俊美,更是通古博今,还精通音律,所以当时的江东人都称他为「周郎」。

精通音律、儒雅的周瑜

这位儒雅潇洒的周郎,对音乐非常的精通,在《三国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时人谣日: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室内演奏雅乐,在弹奏曲调时,如果有人弹错了一个音,周郎就会立即回过头去看一看,而且在演奏完毕之后,还会走上来前去帮助人家纠正,就算在和朋友多喝了几杯酒的时候,他也能察觉,从这里可以看出周瑜有高超的音乐造诣,和平易近人的个性。

唐朝诗人李端《听筝》写着:「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由于周瑜长得英俊潚洒、才华洋溢,当时的女子都非常倾慕他,演奏的女子故意将曲谱弹错,只为让周郎多看一眼。

长于乐器,又擅长领兵布阵,可他的才能还不只这些,《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就连当时的政敌刘备也说:「公瑾文武韬略,万人之英。」但看来几近完美的周瑜,却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让他背负了莫大的冤屈,我们就从这里,慢慢的还原他的真面目。

少年英雄相见欢-初识孙策

生在乱世中,少年周瑜不是枯坐着等待着机会找上门来,而是主动去寻找机会,为建功立业做铺垫,下面我们要讲他和孙策是怎么认识的。

在公元190年,被称为关东一杰的孙坚,加入讨伐董卓的,来到了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寿县。孙坚的儿子,16岁的孙策是个性格豪迈、武功高强的少年,因结交了很多贤能的人,小有名气。周瑜也被孙策的名声吸引,他特别找上门来,见到了孙策,两位同龄少年,一见如故,见面就非常投缘,互相欣赏,真是英雄见面,惺惺相惜,于是当时就结为至交好友。

接着周瑜邀请孙策把家搬到舒县,也就是周瑜的家里,孙策听了很高兴,当场就答应下来;于是周瑜把自己居住的一个大宅院让了出来,给孙策一家居住,并且升堂拜母,结下了「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也就是说,年少的孙策和周瑜结下了如同兄弟一般的关系,互相扶持、互相倚重。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流传千古;其实,孙策和周瑜少年时代的结盟,也为他们将来问鼎江东奠定了基础。从这一个开端,周瑜一生的戎马生涯和灿烂的人生就此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周瑜活跃、慷慨的个性,和他积极的处世态度。怎么会是《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个心胸狭小、忌妒贤能的小人呢?一点都对不上号嘛!

讨伐董卓的联军

我们前面说到,孙策的父亲孙坚因为加入讨伐董卓的联军,一家人搬到安徽来,才促成周瑜和孙策的相识,进而成为知己。那么董卓是谁?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呢?

话说公元189年,这时的东汉朝廷,朝纲大乱,宦官专权,而且有很多权臣独霸朝纲,身为军阀的董卓,被大将军何进召唤进京,何进一开始想要让董卓进京维持京城秩序,因为董卓的西凉兵马,在当时是一支最彪悍的军队,何进没想到把董卓召进京城,却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当董卓带着大军进入洛阳以后,在一片大乱的情况下趁虚而入,用武力控制了朝政,他一上来,就把刚刚继位才一年的少帝给废黜了,另外立了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而他自己却坐上了相国的位置。接下来,董卓把又袁绍等人逼走,一手独揽军政大权。董卓不只在朝廷中作乱,还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搜刮财物,奸淫掳掠妇女,让洛阳城的百姓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这就是东汉末年混乱的景象,到这时东汉王朝已经只剩下一副空壳了,把握政权的人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只把皇帝当成傀儡。被逼走的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不满董卓的残暴统治,结合关东各州郡,包括孙坚在内的地方豪强,组织了讨伐董卓的联军,以袁绍为盟主,在当年的12月开始兴兵讨伐董卓。几十万兵马,浩浩荡荡、遮天蔽日,一路杀向京城,一番恶战自不必说。

公元189年,这是历史中关键的一年,经由讨伐董卓的联军成立开始,这可以说是一个开端,中原各地方的豪强逐渐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一个有兵有马、势力庞大的军事集团;群雄并起的局面,从这里揭开了序幕。

人家说时势造英雄,在群雄并起的局面下,造就出数也数不清的英雄好汉,不过反过来也可以说英雄造时势,因为没有那些盖世的英雄豪杰,也撑不起三国那宏伟壮观的宏大气势。

既然说到创造时势的英雄,当然就少不了要说说周瑜了。

以前相声段子里有这么一句:「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13岁官拜水军都督,按照历史的记录推算起来,那不可能是真的,说得太夸张了,因为周瑜到16岁才开始认识孙策,而那时候的孙策自己都在找的出路,也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是什么样,哪有可能让周瑜当官呢?

不过周瑜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习文学武,应该有那么一回事,而且还熟读了不少兵书,不然怎么会在23岁的时候,就开始起兵协助孙策打天下,那时就表现得有勇有谋了。可见他从小就打定主意要做一个创造时势的英雄了,所以早已练就十八般武艺,文韬武略,只等时机到了让自己一显身手。

然而要成为创造时势的英雄,可不是嘴巴说说就算了,少年周瑜怎么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呢?又要有什么样的本事,才能崭露头角呢?各位听众朋友,请您下一集接着收听,大都督周瑜-建功立业,谢谢您的收听!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